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后言
hòu yán

【拼音】:hòu yán

【注音】:ㄏㄡˋ一ㄢˊ

【结构】:后(半包围结构)言(独体结构)

【繁体】:後言

字义分解
后言的解释
词语解释
背后訾议。后言[hòuyán]⒈背后訾议。
引证解释
⒈背后訾议。引《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旧唐书·哀帝纪》:“虽云勇退,乃有后言,自为簿从之酋,颇失人臣之礼。”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在社员眼光中,似乎中国教育会反借学社收入之学费以生存。社员之褊激者,即对教育会有后言。”
网络解释
后言后言,hòuyán,汉语词语,指背后訾议。
综合释义
背后訾议。《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旧唐书·哀帝纪》:“虽云勇退,乃有后言,自为簿从之酋,颇失人臣之礼。”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在社员眼光中,似乎中国教育会反借学社收入之学费以生存。社员之褊激者,即对教育会有后言。”后言[hòuyán]
汉语大词典
背后訾议。《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旧唐书·哀帝纪》:“虽云勇退,乃有后言,自为簿从之酋,颇失人臣之礼。”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在社员眼光中,似乎中国教育会反借学社收入之学费以生存。社员之褊激者,即对教育会有后言。”
国语辞典
背后的非议。后言[hòuyán]⒈背后的非议。引《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旧唐书·卷二〇·哀帝本纪》:「虽云勇退,乃有后言,自为簿从之酋,颇失人臣之礼。」
其他释义
1.背后訾议。
后言造句
1.铁牛大哥,你忘了,昨天颁布的军令里面,出越队伍,搀前乱后,言语喧哗,不遵禁约。
2.案结后,言路大哗,庆王又令振贝子具疏辞职,奉旨虽准他开缺,恰仍温语褒奖,说他年富力强,才识稳练,有此本领,故善作护花铃。
3.自己总太心软,常迎合女人,不愿触犯她们,以后言动要斩截些,别弄假成真。
4.前辈见谅,家父曾说酒能乱性,酒后言多必有失,故此从小就不会饮酒,望前辈海涵。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6.且夫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7.余常言仍愿听先进领导,绝无成见,只须诸先进顾全先后言行,不以中正为不可教,则汪、胡诸同志如推诚入京,余虽在诟谇中,无不乐从其后,尽国民天职。
8.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
9.加入众人之后,言谈话语丝毫不见拘谨,表现得八面玲珑,再坐众人都没有受到冷落之感。
10.景氏是一个对皇后言听计从,唯唯喏喏又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女人,刘奕宏直言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后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