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微言
wēi yán

【拼音】:wēi yán

【注音】:ㄨㄟ一ㄢˊ

【结构】:微(左中右结构)言(独体结构)

【简体】:微言

【繁体】:微言

字义分解
微言的解释
词语解释
微言wēiyán。(1)含蓄而精微的言辞。(2)密谋;密言。微言[wēiyán]⒈含蓄而精微的言辞。例微言议赈捐。英sublimewords;⒉密谋;密言。英secretwords;
基础解释
∶含蓄而精微的言辞微言议赈捐∶密谋;密言
引证解释
⒈精深微妙的言辞。引《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朱右曾校释:“微言,微眇之言。”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宋秦观《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蘂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清魏源《<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龚尔位《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⒉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引《宋书·范晔传》:“﹝孔熙先﹞始以微言动曄,曄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説。”宋沉作喆《寓简》卷一:“盖《诗》本以微言諫风,託兴於山川草木,而劝諫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清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⒊密谋;暗中进言。引《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於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幵(吴幵)儔(莫儔)微言金有立邦昌(张邦昌)意。”⒋指秘密的计谋。引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⒌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引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
网络解释
微言微言,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朱右曾校释:“微言,微眇之言。”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宋秦观《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蘂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清魏源《<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龚尔位《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宋书·范晔传》:“﹝孔熙先﹞始以微言动曄,曄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説。”宋沉作喆《寓简》卷一:“盖《诗》本以微言諫风,託兴於山川草木,而劝諫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清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於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幵(吴幵)儔(莫儔)微言金有立邦昌(张邦昌)意。”指秘密的计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微言[wēiyán]精妙的言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隐微讽谏的言辞。《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网友释义
微言,汉语词汇。拼音:wēiyán含义:1.精深微妙的言辞。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3.密谋;暗中进言。4.指秘密的计谋。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汉语大词典
(1).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朱右曾校释:“微言,微眇之言。”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宋秦观《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蕊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清魏源《〈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龚尔位《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宋书·范晔传》:“﹝孔熙先﹞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宋沈作哲《寓简》卷一:“盖《诗》本以微言谏风,托兴于山川草木,而劝谏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清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唯在达其志耳。”(3).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幵(吴幵)俦(莫俦)微言金有立邦昌(张邦昌)意。”(4).指秘密的计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
国语辞典
精妙的言论。微言[wéiyán]⒈精妙的言论。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⒉隐微讽谏的言辞。引《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辞典修订版
精妙的言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隐微讽谏的言辞。《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其他释义
1.精深微妙的言辞。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3.密谋;暗中进言。4.指秘密的计谋。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微言造句
1.他的一番微言大义,令人佩服至极。
2.我人微言轻,帮你说话作用不大。
3.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微言大义。
4.我在公司中只是个业务员,人微言轻,无力替你在经理面前说情了。
5.人微言轻,你的话不起任何作用。
6.师弟我人微言轻,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也就只有告诉师姐你了。
7.人微言轻又如何?穷途末路便怎样?纵使再势单力薄,也不做受命运摆布的傀儡!血海深仇,凌云壮志,成败尽在我手!他不信命运,也不信气数。
8.小子人微言轻,所以大胆的向各位前辈求教一句,可曾见过江湖中有哪种剑法是从脚跟出招,朝着天上刺去的。
9.这样的“淡定”,试问几人能做到?“积微言细,自就鸿文”——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也许正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梦想。
10.当然离精通还很遥远,不是明白大约意思,还有理解里面的每一个字的微言大义。
微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