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共和
gòng hé

【拼音】:gòng hé

【注音】:ㄍㄨㄥˋㄏㄜˊ

【结构】:共(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共和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共和gònghé。(1)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共和[gònghé]⒈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英republicanism;
基础解释
(名)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政治制度:~制|~国。
引证解释
⒈西周从厉王失政,至宣王执政,中间十四年,号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的由来,有两说:(1)因厉王出奔后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引《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宋欧阳修《明正统论》:“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宣王立,是周之统尝絶十四年而復续。然为周史者,纪周、召之年谓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共伯和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共伯和”唐颜师古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共和》:“古史,共伯和者,厉王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故曰共和。”⒉指共和制。引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李自成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秋瑾幽魂。”瞿秋白《鞘声》五:“他说,‘中国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网络解释
共和(共和制)共和制或称共和民主制、民主国或民国(republic),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体(和这样统治的国家),君主不是国家的最高首脑。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
综合释义
西周从厉王失政,至宣王执政,中间十四年,号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的由来,有两说:(1)因厉王出奔后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宋欧阳修《明正统论》:“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宣王立,是周之统尝絶十四年而復续。然为周史者,纪周、召之年谓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共伯和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共伯和”唐颜师古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共和》:“古史,共伯和者,厉王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故曰共和。”指共和制。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李自成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秋瑾幽魂。”瞿秋白《鞘声》五:“他说,‘中国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汉语大词典
(1).西周从厉王失政,至宣王执政,中间十四年,号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的由来,有两说:(1)因厉王出奔后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宋欧阳修《明正统论》:“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宣王立,是周之统尝绝十四年而复续。然为周史者,纪周、召之年谓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共伯和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共伯和”唐颜师古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共和》:“古史,共伯和者,厉王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故曰共和。”(2).指共和制。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李自成之世,则赈饥、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秋瑾幽魂。”瞿秋白《鞘声》五:“他说,‘中国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国语辞典
周厉王出奔后,周、召二公摄政,号称「共和」。见《史记.卷四.周本纪》。一说为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共和[gònghé]⒈周厉王出奔后,周、召二公摄政,号称「共和」。见《史记·卷四·周本纪》。一说为共伯和摄行天子事。⒉国家主权在全体人民,不立君主的国体,称为「共和」。反专制英语republic,republicanism德语Republik(S)​,republikanisch(Adj)​法语république
其他释义
①历史上称西周从厉王失政到宣王执政之间的十四年为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②共和制。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共和造句
1.员怨源怨年员园月员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普天同庆,全国一片欢腾。
3.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大都曾经是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革命将领。
4.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5.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沿门托钵的心脏。
6.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永垂不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百废俱兴,令人振奋。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9.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共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