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亦称'冀南币'。2.1939年10月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5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同年底停止发行。冀南币[jìnánbì]⒈见“冀钞”。
基础解释
见“冀钞”。1939年10月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5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同年底停止发行。
引证解释
⒈见“冀钞”。
网络解释
冀南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货币之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由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银行发行。
汉语大词典
见“冀钞”。《汉语大词典》:冀钞(冀钞) 拼音:jìchāo亦称“冀南币”。1939年10月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5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同年底停止发行。
其他释义
1.见'冀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