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打草蛇惊
dǎ cǎo shé jīng

【拼音】:dǎ cǎo shé jīng

【注音】:ㄉㄚˇㄘㄠˇㄕㄜˊㄐ一ㄥ

【词性】:成语。

【简体】:打草蛇惊

【繁体】:打草蛇驚

字义分解
打草蛇惊的解释
词语解释
打草蛇惊dǎcǎoshéjīng。(1)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基础解释
见/'打草惊蛇/',比喻行动不够机密、严谨,使对方有所警觉和准备。
引证解释
⒈见“打草惊蛇”。
综合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亦不敢放手做事耳。◎宋·朱熹《答黄仁卿书》打草蛇惊[dǎcǎoshéjīng]见'打草惊蛇'。宋.郑文宝《南唐近事.卷二》:「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蛇)惊。』」(源)打草蛇惊[dǎcǎoshéjīng]@@@@@《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首山省念禅师》:「问:『四众围绕,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汉语大词典
见“打草惊蛇”。《汉语大词典》:打草惊蛇(打草惊蛇)  拼音:dǎcǎojīngshé喻惩彼戒此。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后用以喻作事泄密而惊动对方。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回:“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亦作“打草蛇惊”。《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宋朱熹《答黄仁卿书》:“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成语词典版
01.宋.郑文宝《南唐近事.卷二》:「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蛇)惊。』」(源)02.宋.朱熹〈答黄仁卿书〉:「所示劄子,语简意足,李仓必须留意;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惊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03.《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首山省念禅师》:「问:『四众围绕,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其他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出处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打草蛇惊造句
1.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宋·朱熹《答黄仁卿书》
打草蛇惊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