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六科
liù kē

【拼音】:liù kē

【注音】:ㄌ一ㄡˋㄎㄜ

【结构】:六(独体结构)科(左右结构)

【简体】:六科

【繁体】:六科

字义分解
六科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隋炀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
基础解释
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隋炀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
引证解释
⒈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引唐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⒉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⒊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年,六科未收。”
网络解释
六科六科:科举科目
综合释义
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年,六科未收。”六科[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代举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为六科。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宋景德、天圣年间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达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政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宋绍兴时以文章典丽、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事务,纠其弊误。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植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岁,六科未收。」]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代举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为六科。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宋景德、天圣年间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达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政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宋绍兴时以文章典丽、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事务,纠其弊误。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植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岁,六科未收。」
汉语大词典
(1).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炀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3).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年,六科未收。”
国语辞典
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1)​唐代举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为六科。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2)​宋景德、天圣年间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达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政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3)​宋绍兴时以文章典丽、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
辞典修订版
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1)唐代举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为六科。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2)宋景德、天圣年间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达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政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3)宋绍兴时以文章典丽、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事务,纠其弊误。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植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岁,六科未收。」
其他释义
1.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隋炀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3.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
六科造句
1.注册会计师考前六科冲刺技巧注会考试的六个科目中,每个科目都有各自的特点。
2.但救人如救火,孩子的病不能再拖!为了说服庞丽娟,长期在助医一线服务的乐儿找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外六科专家吴强。
3.“刑科都给事中”在明代,六科给事中是直属皇帝的独立监察机关,主要监督六部百司。
4.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5.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透露,“一题多卷”科目增至六科,其中,西医综合、中医综合为新增科目。
6.知情学生告诉记者,坠楼者为集美大学某学院大一学生,有人猜测其因期末考试挂了六科而想不开。
7.她打算参加六科考试。
8.选测六科难不难?听听名师怎么说,考生。
9.深圳皇岗海关物流监控处物流监控六科8名关员涉嫌放纵走私一案,5日已在深圳福田区人民法院开庭,庭审披露出令人吃惊的腐败案情。
10.考试评分以最佳成绩之六科计算,满分为30分.
六科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