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龙蛇歌
lóng shé

【拼音】:lóng shé

【结构】:龙(独体结构)蛇(左右结构)歌(左右结构)

【繁体】:龍蛇歌

字义分解
龙蛇歌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歌名。龙蛇歌[lóngshégē]⒈古歌名。
引证解释
⒈古歌名。引春秋时,晋介子推从者有感于介子推从亡有功不见赏而作。一说为介自己所作。又名《士失志操》。其歌辞为:“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见《史记·晋世家》。清沉廷文《广事同纂》:“题壁作龙蛇歌。人知有晋文之介之推,而不知晋文之舟之侨。”
网络解释
龙蛇歌《龙蛇歌》是一首有关介之推的哀歌。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介子绥,春秋时晋国贵族,曾追随晋献公之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返国后,重耳立为晋文公,在封赏随从臣属时,忘了封赏介之推。介之推便和老母一道隐居于绵上(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山中。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他坚持不出,被烧死。文公为旌表介之推的功劳,将环绵上山一带封为“介田”,绵山也因之又称“介山”。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氏春秋·介立》、《史记·晋世家》等。《龙蛇歌》即作于介之推未获封赏之后、隐于绵上山中之前。其作者,一般作介之推,《史记》则定为介之推的从者。先秦至汉代载有《龙蛇歌》的著作颇多,歌词内容大体相近,而在字句上则有或多或少的出入。从内容上加以考察,此歌的流传约有两个系统:《吕氏春秋·介立》、《史记·晋世家》以及《说苑·复恩》为一个系统,歌中都说到五蛇从龙,这是从先秦开始流传下来的;《新序·节士》、《淮南子注》以及《琴操》为另一系统,只是泛说蛇龙相从,这是流行于两汉的新歌。这里所引的原作,是前一系统中见于《吕氏春秋·介立》中的一篇。
网友释义
《龙蛇歌》是一首有关介之推的哀歌。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介子绥,春秋时晋国贵族,曾追随晋献公之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返国后,重耳立为晋文公,在封赏随从臣属时,忘了封赏介之推。介之推便和老母一道隐居于绵上(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山中。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他坚持不出,被烧死。文公为旌表介之推的功劳,将环绵上山一带封为“介田”,绵山也因之又称“介山”。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氏春秋·介立》、《史记·晋世家》等。《龙蛇歌》即作于介之推未获封赏之后、隐于绵上山中之前。其作者,一般作介之推,《史记》则定为介之推的从者。先秦至汉代载有《龙蛇歌》的著作颇多,歌词内容大体相近,而在字句上则有或多或...
汉语大词典
古歌名。春秋时,晋介子推从者有感于介子推从亡有功不见赏而作。一说为介自己所作。又名《士失志操》。其歌辞为:“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见《史记·晋世家》。清沈廷文《广事同纂》:“题壁作龙蛇歌。人知有晋文之介之推,而不知晋文之舟之侨。”
其他释义
1.古歌名。春秋时,晋介子推从者有感于介子推从亡有功不见赏而作。一说为介自己所作。又名《士失志操》。其歌辞为:'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见《史记.晋世家》。汉刘向《新序.节士》亦载﹐文字有出入。
龙蛇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