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契丹
qì dān

【拼音】:qì dān

【注音】:ㄑ一ˋㄉㄢ

【结构】:契(上下结构)丹(独体结构)

【简体】:契丹

【繁体】:契丹

字义分解
契丹的解释
词语解释
契丹Qìdān。(1)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契丹[qìdān]⒈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英Khitan;
基础解释
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
引证解释
⒈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引《旧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
汉语大词典
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旧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
国语辞典
我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原居于今辽河上游西剌木伦河一带,所属分八部。唐时耶律阿保机并合各部,统有今蒙古、东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及河北北部,自号为王,建国号为辽。宋时为金所灭。契丹[qìdān]⒈我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原居于今辽河上游西剌木伦河一带,所属分八部。唐时耶律阿保机并合各部,统有今蒙古、东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及河北北部,自号为王,建国号为辽。宋时为金所灭。英语QidanorKhitan,ethnicgroupinancientChina,abranchoftheEasternHupeopleinhabitingthevalleyoftheXarMurunRiverintheupperreachesoftheLiaoRiver遼河|辽河[Liao2He2]德语Kitan(Geo)​法语Khitans
其他释义
古族名。源于东胡族。北魏时始见史书记载。分布于辽河上游一带。唐初附唐。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916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与五代、北宋并立。被金灭亡后逐渐与汉、女真、蒙古等族融合。
契丹造句
1.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2.安禄山性骁勇,能通解运用六蕃语言,曾任互市牙郎即现在的翻译官,其后任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捉上将,升讨击使,但因与奚、契丹战败,罪大当诛,因此被送往京师。
3.杜重威是晋帝石敬塘的妹婿,石敬塘当年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人,还向契丹人自称儿皇帝,他这个妹婿同他一样都是没有骨气的人。
4.《宋会要辑稿》记载的折太君与杨业、杨延昭为同时代人,折氏夫妇守边四十多年,契丹闻之胆寒。
5.因此,自以为是天子之相,虽然说现在当是大宋的官,但其实和大宋朝若离若即的,倒是和契丹辽国有些亲密,大有独立国家的趋势。
6.司徒翔云以破釜沉舟的气势,饿虎攒羊般杀入契丹骑兵阵中,勇不可挡,杀人犹如砍瓜切菜。
7.安禄山带领部队,昼夜兼行,来到了契丹人的大帐。
8.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萧峰自最早的拒绝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债血还的报仇而转变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现实。
9.契丹人贪利忘义,不能依靠他们,应该归顺宋朝。
10.各朝各代用于制作哀册的材料不尽相同,本次运送的辽庆陵哀册为石质,墓志形,哀册的形状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分别镌刻契丹文和汉文。
契丹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