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以讹传讹
yǐ é

【拼音】:yǐ é

【繁体】:以訛傳訛

字义分解
以讹传讹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把不正确的消息错误地传播出去,越传越错。例: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红楼梦》英:transmiterrors;以讹传讹[yǐéchuáné]⒈把不正确的消息错误地传播出去,越传越错。例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红楼梦》英transmiterrors;
汉语大词典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开去,越传越错。清周亮工《书影》卷四:“宋时安得有传奇?或当时侂胄之党有为此语者,流传人世,以讹传讹,紊谬如是也。”《红楼梦》第五一回:“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郭沫若《坐地巡天及其他》:“我发觉有两处不妥当的地方,须得由我自己来改正,免得以讹传讹。”
国语辞典
⒈ 讹,错误。以讹传讹指将不正确的讯息继续传播下去。引: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五出》:「以讹传讹,纷然流谤,使深闺知凶信必生凄怆。」《红楼梦·第五一回》:「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以讹传讹[yǐéchuáné]⒈讹,错误。以讹传讹指将不正确的讯息继续传播下去。引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五出》:「以讹传讹,纷然流谤,使深闺知凶信必生凄怆。」《红楼梦·第五一回》:「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成语解释以讹传讹
辞典修订版
讹,错误。以讹传讹指将不正确的讯息继续传播下去。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五出》:「以讹传讹,纷然流谤,使深闺知凶信必生凄怆。」《红楼梦.第五一回》:「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辞典简编版
讹,错误。以讹传讹指将不实的言论继续传播下去。 【造句】这件事在没有证实之前,不要声张出去,以避免以讹传讹。
成语词典版
01.宋.俞琰《席上腐谈.卷上》:「世俗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02.元.高德基《平江记事》:「太伯有国,自号勾吴……越灭吴,子孙以国为氏,今吴中吴氏甚多。而语音呼鱼为吴,卒以横山下古吴城为鱼城。方言以讹传讹,有如是者。」03.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五出》:「以讹传讹,纷然流谤。使深闺知凶信必生凄怆,把他们戏耍,心惊魂荡。」04.《隋唐演义.第七一回》:「闺阁之中,事变百出,掩耳盗铃,谁人守着。可笑这些男子,总是以讹传讹,把些银钱,换一个牌坊,假装自己的体面,与母何益?」05.《红楼梦.第一七回》:「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06.《镜花缘.第八一回》:「掌红珠道:『他这单子我们猜的究竟不知可是。倘或不是也说是的,将来倒弄的以讹传讹,这又何必。』」07.《三侠五义.第六五回》:「原来就在桥下石头上面刻的一把宝剑,上面有模模糊糊几个蝌蚪篆字,真是耳闻不如眼见。往往以讹传讹,说的奇特而又奇特?」u001a
其他释义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讹传讹造句
1.近来报纸喧腾一时的影星緋闻事件,原来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2.近来报纸喧腾一时的影星绯闻事件,原来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3.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4.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往往以讹传讹,无事生非。
5.言及华夏医学,梁文真驳斥中医夸大其词,以讹传讹,多有谬误。
6.以讹传讹,导致古文中把收养的义子称为“螟蛉之子”,“察物未精”的先祖们哪里想得到蜾蠃“收养”的正是自己后代的“食物”。
7.有些人读不准字音不去查字典,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别人怎样读,自己就跟着学,结果是以讹传讹,一错再错。
8.她才订婚,怎么会以讹传讹说她已经生了孩子?
9.篆文及其篆楷对应错漏现象在古文献中比较严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特别是出版界的重视,往往以讹传讹
10.石锋一路上遇到过几次哄闹抢夺,也曾参与几次,不过都是空穴来风,以讹传讹,最后毫无所得。
以讹传讹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