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独往独来
dú wǎng dú lái

【拼音】:dú wǎng dú lái

【简体】:独往独来

【繁体】:獨往獨來

字义分解
独往独来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⒉ 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⒊ 一人自去自来。⒋ 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独往独来[dúwǎngdúlái]⒈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⒉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⒊一人自去自来。⒋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基础解释
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一人自去自来。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引证解释
⒈ 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引:《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张湛注:“物往亦往,物来亦来,任物来入,故莫有碍。”⒉ 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引:《鬼谷子·内揵》:“欲就则就,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好逑传》第十二回:“﹝姪女﹞举动有嫌,虽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独往独来于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茅盾《夜读偶记》二:“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⒊ 一人自去自来。引: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在太平洋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⒋ 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引:清戴名世《<金正希稿>序》:“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儕俗者之所能晓。”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黄公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二章二:“可称为‘公安派’的先驱者,乃是几位独往独来的大家,却不是什么古文作家们。”⒈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引《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张湛注:“物往亦往,物来亦来,任物来入,故莫有碍。”⒉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引《鬼谷子·内揵》:“欲就则就,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好逑传》第十二回:“﹝姪女﹞举动有嫌,虽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独往独来于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茅盾《夜读偶记》二:“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⒊一人自去自来。引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在太平洋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⒋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引清戴名世《<金正希稿>序》:“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儕俗者之所能晓。”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黄公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二章二:“可称为‘公安派’的先驱者,乃是几位独往独来的大家,却不是什么古文作家们。”
综合释义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破八家藩篱,而自成一~文字。◎清·平步青《霞外捃屑·顾黄公春秋论》独往独来[dúwǎngdúlái]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檐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
网友释义
独往独来,成语,主要义项有:①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②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③一人自去自来。④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汉语大词典
(1).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张湛注:“物往亦往,物来亦来,任物来入,故莫有碍。”(2).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鬼谷子·内揵》:“欲就则就,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好逑传》第十二回:“﹝侄女﹞举动有嫌,虽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独往独来于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茅盾《夜读偶记》二:“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3).一人自去自来。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在太平洋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4).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清戴名世《〈金正希稿〉序》:“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侪俗者之所能晓。”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黄公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二章二:“可称为‘公安派’的先驱者,乃是几位独往独来的大家,却不是什么古文作家们。”
国语辞典
⒈ 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引:《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⒉ 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簷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反阿世阿俗独往独来[dúwǎngdúlái]⒈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引《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⒉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簷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反阿世阿俗成语解释独往独来
辞典修订版
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檐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 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檐滴元雨语,倒 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亦作独来独往。
其他释义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出处
《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独往独来造句
1.二股绑定八股在其脚下,制约八股反弹后,下一步将一脚踢开八股,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2.我们不能反对麻雀吃粮食,在冬季,特别在“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的日子里,还要对麻雀“访贫问苦”,送粮送水,是邻居,总得有个照应。
3.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花朵的生活方式:自然开放,他人可以观赏和喜欢你,你却不必应酬任何人。我觉得自己从来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为最初我就是独往独来,现在也还是独往独来
4.我喜欢宁静的生活。严格地说,我觉得自己从来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为最初我就是独往独来,现在也还是独往独来
5.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6.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这样的人没有不跌跤的。
7.这个英俊威武的男子,既像书生、又像侠客,身带良箫和宝剑,独往独来,神秘莫测。
8.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9.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梁启超《成败》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梁启超 
10.李红独往独来,平时不大与人交往。
独往独来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