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静者
jìng zhě

【拼音】:jìng zhě

【注音】:ㄐ一ㄥˋㄓㄜˇ

【结构】:静(左右结构)者(半包围结构)

【繁体】:靜者

字义分解
静者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静者[jìngzhě]⒈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
基础解释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
引证解释
⒈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引《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黄节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蔡侯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仇兆鳌注:“梦弼谓:蔡侯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清赵翼《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网络解释
静者静者,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黄节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蔡侯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仇兆鳌注:“梦弼谓:蔡侯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清赵翼《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汉语大词典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黄节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仇兆鳌注:“梦弼谓:蔡侯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馀。”清赵翼《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憩寄幽瞩。”
静者造句
1.知静者,心灵超然物外;知动者,工作浑然忘我。知退者,处世自然低调;知进者,做事泰然担当。动静进退之间,付出方有所得,而知足者常乐。
2.睿智者看得透,故不争;豁达者想得开,故不斗;得道者晓天意,故不急;厚德者重歉和,故不躁;宁静者行深远,故不折;知足者常快乐,故不老。
3.十者寿,即:合理膳食者寿,体动心静者寿,清心寡欲者寿,勤于动脑者寿,修身养性者寿,与人为善者寿,谨慎认真者寿,忘病忘忧者寿,听乐观景者寿,老有所为者寿。
4.顺与之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沈静而寡言,多稽而俭貌,曰质静者也。
5.除此之外,还要将鱼分类,出生前受过惊吓的鱼为失魂鱼,神色镇静者为安宁鱼,以安宁鱼为佳品。
6.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7.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8.比如一个孩子在一个比较内向的家庭可能被认为外向以及具有社交能力,却可能成为一个外向家庭里的“安静者”。
9.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10.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静者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