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品字封
pǐn zì fēng

【拼音】:pǐn zì fēng

【注音】:ㄆ一ㄣˇㄗˋㄈㄥ

【结构】:品(上下结构)字(上下结构)封(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品字封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基础解释
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引证解释
⒈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谓手书为小简,然犹各为一缄。已而,或厄于书吏不能俱达,於是駢缄之,谓之双书。引绍兴初,赵相元镇贵重,时方多故,人恐其不暇尽观双书,乃以爵里,或更作一单纸,直敍所请而併上之,谓之品字封。”
网络解释
品字封品字封:
综合释义
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谓手书为小简,然犹各为一缄。已而,或厄于书吏不能俱达,於是駢缄之,谓之双书。绍兴初,赵相元镇贵重,时方多故,人恐其不暇尽观双书,乃以爵里,或更作一单纸,直敍所请而併上之,谓之品字封。”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间,虽风俗已尚谄谀,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骈俪牋啟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谓手书为小简,然犹各为一缄。已而,或厄于书吏不能俱达,於是骈缄之,谓之双书。绍兴初,赵相元镇贵重,时方多故,人恐其不暇尽观双书,乃以爵里,或更作一单纸,直敍所请而并上之,谓之品字封。”[1
汉语大词典
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间,虽风俗已尚谄谀,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骈俪笺启与手书俱行者,主于笺启,故谓手书为小简,然犹各为一缄。已而,或厄于书吏不能俱达,于是骈缄之,谓之双书。绍兴初,赵相元镇贵重,时方多故,人恐其不暇尽观双书,乃以爵里,或更作一单纸,直叙所请而并上之,谓之品字封。”
其他释义
1.宋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品字封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