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对文
duì wén

【拼音】:duì wén

【注音】:ㄉㄨㄟˋㄨㄣˊ

【结构】:对(左右结构)文(独体结构)

【繁体】:對文

字义分解
对文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对文[duìwén]⒈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⒉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引证解释
⒈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引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⒉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引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彭蠡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以对文言,则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震泽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网络解释
对文'对文'是修辞表达、词义训诂中的一个常见方法,但往往界限不明,与其他概念相混,使用缺乏规范·须知,'对文'与同义词辨析中'对文、散文'的'对文'是同名异实,两者在含义、对象、功用诸方面都有不同·'对文'只能施用于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复词与词组,故不能包括意义相同、相近的两个单音词连用的连文·'对文'也不能混同互文·互文者,相对的文词有互补性,要上下相结合来解释,所解释的不是词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语意,故不能将对文结构中为了避免重复而错综使用的同义词称为互文·
综合释义
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彭蠡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以对文言,则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震泽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对文[duìwén]
汉语大词典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诰,惟在达情,虽复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于平流,震惊飙于静树。”(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以对文言,则彭蠡水之所潴,三江水之所入,非入于震泽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其他释义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对文造句
1.对文学真正的喜爱不同于博学多才,正是因为阿卡什先生身上那种钟爱文学的狂热劲,才唤起了我自己对文学的欣赏。
2.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
3.一些专家说,出于对文化敏感性的重视,以及想要扩展他们本身与中国的联络的希望,使大学生们在谈到更为过火的建议时都按捺不住了。
4.一些专家说,出于对文化敏感性的关注,以及想要扩大他们自身与中国的联系的愿望,使大学生们在谈到更为偏激的主张时都按捺不住了。
5.你对文学是坚贞不渝之死靡它,还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通过这一路的荆棘坎坷就能基本能弄个八九不离十了。
6.黑衣人笑着说,仿佛对文长宁的小把戏很是优容。
7.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派遣的工作组对文成县的水库大坝进行了现场调查。
8.我们的交钥匙服务延伸至现在的一个空白项,对文件的审批权。
9.外来文化模式的猛烈冲击,对本土文化的深层反思,版画家们在面对文化的多种选择的可能时也必须做出自己指向未来的抉择。
10.因此,肯定“无行”文人情辞俱佳的成功之作,既是对文学创作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类向善之心的褒扬。
对文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