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阙逸
quē yì

【拼音】:quē yì

【注音】:ㄑㄩㄝ一ˋ

【结构】:阙(半包围结构)逸(半包围结构)

【繁体】:闕逸

字义分解
阙逸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阙佚'。亦作'阙轶'。2.残缺散失。
基础解释
亦作/'阙佚/'。亦作/'阙轶/'。残缺散失。
引证解释
⒈亦作“闕佚”。亦作“闕軼”。残缺散失。引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赵穆《<归潜志>跋》:“辽金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闕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顾炎武《日知录·王》:“至驪山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闕軼。”清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闕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网络解释
阙逸亦作“阙佚”。亦作“阙轶”。残缺散失。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阙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赵穆《跋》:“辽金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阙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顾炎武《日知录·王》:“至骊山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阙轶。”清卢见曾《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阙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综合释义
亦作“闕佚”。亦作“闕軼”。残缺散失。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赵穆《<归潜志>跋》:“辽金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闕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顾炎武《日知录·王》:“至驪山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闕軼。”清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闕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网友释义
亦作“阙佚”。亦作“阙轶”。残缺散失。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阙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赵穆《跋》:“辽金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阙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顾炎武《日知录·王》:“至骊山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阙轶。”清卢见曾《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阙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汉语大词典
亦作“阙佚”。亦作“阙轶”。残缺散失。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阙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赵穆《〈归潜志〉跋》:“辽金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阙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于斯邪?”清顾炎武《日知录·王》:“至骊山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阙轶。”清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阙佚,则似展转相录而失其本真耳。”
阙逸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