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基础解释
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引证解释
⒈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后多从皇甫谧之说。引《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穀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於商邱,仍西亳於商州,各设尹以治之。”
网络解释
三亳三亳(sānbó),古地名。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
综合释义
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穀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於商邱,仍西亳於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三亳[sānbó]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汉语大词典
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邱,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其他释义
1.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