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木石
mù shí

【拼音】:mù shí

【注音】:ㄇㄨˋㄕˊ

【结构】:木(独体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简体】:木石

【繁体】:木石

字义分解
木石的解释
词语解释
树木和山石。指木头与石头。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指刑具。指山水画。指宫室等建筑工程。枳椇子的别名。木石[mùshí]⒈树木和山石。⒉指木头与石头。⒊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⒋指刑具。⒌指山水画。⒍指宫室等建筑工程。⒎枳椇子的别名。
引证解释
⒈树木和山石。引《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⒉指木头与石头。引《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⒊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引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鲁迅《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⒋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韩悵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悵偷牛,考掠服罪。引坦之以为悵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⒌指山水画。引宋陆游《游昭牛图》诗:“游昭木石师李唐,画牛乃自其所长。”⒍指宫室等建筑工程。引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徐充容﹞諫曰:‘玉华(太宗所造玉华宫)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中都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⒎枳椇子的别名。引晋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网络解释
木石木石: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
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指木头与石头。《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鲁迅《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韩悵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悵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悵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指山水画。宋陆游《游昭牛图》诗:“游昭木石师李唐,画牛乃自其所长。”指宫室等建筑工程。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徐充容﹞諫曰:‘玉华(太宗所造玉华宫)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中都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枳椇子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木石[mùshí]木和石。《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山。如:「木石之怪」。比喻没有知觉、感情的东西。《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汉语大词典
(1).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指木头与石头。《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3).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鲁迅《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4).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韩怅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怅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5).指山水画。宋陆游《游昭牛图》诗:“游昭木石师李唐,画牛乃自其所长。”(6).指宫室等建筑工程。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徐充容﹞谏曰:‘玉华(太宗所造玉华宫)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中都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于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7).枳椇子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饧,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饧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国语辞典
木和石,如:「木石之怪」。木石[mùshí]⒈木和石。引《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⒉山。例如:「木石之怪」。⒊比喻没有知觉、感情的东西。引《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辞典修订版
木和石。《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山,如:「木石之怪」。比喻没有知觉、感情的东西。《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木石造句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两边房屋多是木石结构的平房,房盖两侧向上隆起,高出六七十厘米,形状酷似马鞍子。
3.那是一座贫穷之城,在狭窄肮脏的天井上伸出的用木石搭成的陋屋拥塞其中。
4.靠近后院墙的石坎前,有个用松木、石板和茅草搭建的羊圈,小承元一手敲打竹梆子,一手均匀地往食槽里撒粗盐。
5.杜威下课后跟梓木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就要去买棒冰。
6.人非木石,何能不感!设令吾攻喜门,此辈谁不致力,但是喜不敢生心耳。
7.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假使身充教师而不会唱歌,那简直没有为人师表的资格。
8.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假使身充教师而不会唱歌,那简直没有为人师的资格。
9.溪边村口,“马氏家庙”古朴又辉煌,高大的古戏台、精美的木、石、砖雕,中厅上挂有“学士府”匾额。
10.梭镖木石成天险,骄敌宵遁指顾间。
木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