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六家七宗
liù jiā qī zōng

【拼音】:liù jiā qī zōng

【注音】:ㄌ一ㄡˋㄐ一ㄚㄑ一ㄗㄨㄥ

【简体】:六家七宗

【繁体】:六家七宗

字义分解
六家七宗的解释
词语解释
佛教语。六家七宗[liùjiāqīzōng]⒈佛教语。
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网络解释
六家七宗六家七宗,是说东晋时代的佛教学者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各出异义,纷纭不一。姚秦鸠摩罗什门下沙门僧肇,在他所撰《不真空论》当中,归纳作心无、即色、本无三义。虽然他极力摆脱以往老庄对佛学的影响,然而其思想仍然在老庄哲学思维内。刘宋建康庄严寺昙济扩充作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心无宗、缘会宗六家七宗。后来下定林寺僧镜撰《实相六相论》,南齐汝南周颙撰《三宗论》,都是七宗论的流亚。
综合释义
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六家七宗[liùjiāqīzōng]东晋时期佛教解释《般若经》的派别。《般若经》初传中国时,限于对印度文化理解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异解,遂有「六家七宗」,其代表分别为道安的本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愍度的心无宗、于道邃的缘会宗、竺法深、竺法汰的本无异宗。前六者是六家,若加上本无异宗则称为「七宗」。
国语辞典
东晋时期佛教解释《般若经》的派别。《般若经》初传中国时,限于对印度文化理解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异解,遂有「六家七宗」,其代表分别为道安的本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愍度的心无宗、于道邃的缘会宗、竺法深、竺法汰的本无异宗。前六者是六家,若加上本无异宗则称为「七宗」。六家七宗[liùjiāqīzōng]⒈东晋时期佛教解释《般若经》的派别。《般若经》初传中国时,限于对印度文化理解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异解,遂有「六家七宗」,其代表分别为道安的本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愍度的心无宗、于道邃的缘会宗、竺法深、竺法汰的本无异宗。前六者是六家,若加上本无异宗则称为「七宗」。
其他释义
1.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六家七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