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鳞甲
lín jiǎ

【拼音】:lín jiǎ

【注音】:ㄌ一ㄣˊㄐ一ㄚˇ

【词性】:名词。

【结构】:鳞(左右结构)甲(独体结构)

【简体】:鳞甲

【繁体】:鱗甲

字义分解
鳞甲的解释
词语解释
鳞甲línjiǎ。(1)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鳞甲[línjiǎ]⒈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英scaleandshellofreptilesandarthropods;
基础解释
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
引证解释
⒈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常熟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沙汀《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河北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⒉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引汉蔡邕《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⒊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引宋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⒋喻松树皮。引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⒌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引《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説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苏张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晋虞溥《江表传》:“诸葛亮表都护李严。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清王晫《今世说·言语》:“﹝涂子山﹞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网络解释
鳞甲鳞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铠甲,在古代各文明国度的军队中,都有鳞甲的出现。世界各地的民族不约而同地发明鳞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片金属易于加工,且不同地区其防护性能各不相同;就连多穿亚麻制护甲的埃及、亚述等国的士兵,亦不排斥鳞甲。不过,西欧中东古典时代早期的鳞甲远不能与中世纪的同类相比:如波斯士兵穿着的鳞甲,只是简单地把金属片缝在衣服上--这样的甲胄,在实战中的防护力可想而知。
综合释义
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常熟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沙汀《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河北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汉蔡邕《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宋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喻松树皮。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説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苏张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晋虞溥《江表传》:“诸葛亮表都护李严。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清王晫《今世说·言语》:“﹝涂子山﹞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鳞甲[línjiǎ]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汉语大词典
(1).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常熟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沙汀《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河北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2).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汉蔡邕《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沉鳞甲于玄渊,以违钻灼之灾。”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3).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宋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4).喻松树皮。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5).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晋虞溥《江表传》:“诸葛亮表都护李严。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清王晫《今世说·言语》:“﹝涂子山﹞好为诗古文辞,有名于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国语辞典
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鳞甲[línjiǎ]⒈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⒉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引《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⒊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引《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辞典修订版
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其他释义
1.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2.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3.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4.喻松树皮。5.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
鳞甲造句
1.她先用一片片鱼鳞,硬生生在小姑娘的脸上贴出一排排恐怖的鳞甲来,其逼真之处,便是那千伶百俐的文嫂儿,在昏暗之中也看走了眼,认假成真。
2.青龙咆哮了一声,顿时愤怒起来,笆斗大的青色鳞甲片片张开,如锋利的刀一样不断地切割绳索,看来青龙似乎准备用蛮力破除此阵法。
3.别看他笑嘻嘻的,你可小心他腹中鳞甲
4.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鳞甲造句诸葛亮。
5.杨风看着甄豪爽的鳞甲已经卸除,脸色骤然间浮现极为嘲讽的神态,不屑的大笑着。
6.石鱼上鳞甲紧密,文字甚多,可是一通百通,乐之扬译出左眼乐谱,沙漏才过一半,译出右眼乐谱,沙子尚未流尽。
7.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8.撇开它的重量,鳞甲其实非常易于穿戴;它们的束带和皮扣牢使它们可以调整得牢固贴服,不减低灵活性和灵敏性。
9.麒麟兽头角峥嵘,庞大如小山般的身体,鳞甲森森,仰头一咆哮,灿灿的神辉缭绕,两只硕大如黑铁般的前爪就狠狠的踏在地面上。
10.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鳞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