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简体】:化干戈为玉帛

【繁体】:化干戈為玉帛

字义分解
化干戈为玉帛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化干戈为玉帛[huàgāngēwéiyùbó]⒈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基础解释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使争斗变为友好。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引: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续范亭《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化内战为合作,化战场为工场,化干戈为玉帛,化烦恼为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⒈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引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续范亭《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化内战为合作,化战场为工场,化干戈为玉帛,化烦恼为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综合释义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网友释义
词名:化干戈为玉帛(huàgāngēwéiyùbó),【解释】: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汉语大词典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续范亭《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化内战为合作,化战场为工场,化干戈为玉帛,化烦恼为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国语辞典
⒈ 干戈,兵器,代表战争。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礼物,做为礼尚往来之用。全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例:如:「经过别人劝和后,他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敌人变为朋友了。」化干戈为玉帛[huàgāngēwéiyùbó]⒈干戈,兵器,代表战争。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礼物,做为礼尚往来之用。全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例如:「经过别人劝和后,他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敌人变为朋友了。」成语解释化干戈为玉帛
辞典修订版
干戈,兵器,代表战争。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礼物,做为礼尚往来之用。全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如:「经过别人劝和后,他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敌人变为朋友了。」
辞典简编版
干戈,兵器;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全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情势。 【造句】经过别人苦劝后,他们兄弟俩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了一场阋墙之争。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干戈,兵器,代表战争。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礼物,做为礼尚往来之用。全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如:经过别人劝和后,他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敌人变为朋友了。
其他释义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典故
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据说大禹活到了一百岁,死后葬在会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领鲧的儿子,据传为颛顼(zhuānxù)曾孙,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君。大禹幼年时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尧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当时中原闹水灾,尧帝便叫鲧治水。因为治水的组织是半军事性质,号令很严,所以鲧的地位和权势迅速上升,以致发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坏氏族社会“禅让制度”的地步,尧帝看到了这种威胁,便命舜以“治水无状”的罪名,把鲧处死于羽山。大禹的父亲被杀之后,舜又向尧推荐说:“可以让鲧的儿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禹深知这里面隐藏的政治意图,因此,他“薄衣食,卑宫室”、“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疏九河,陂九泽”、“度九山,开九州”,为平定水患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还把地域划定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以前,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认为有机可乘,都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机会。大禹当上首领后,注意到这个情况,就马上派人拆掉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大禹带领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这时候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够好几年吃的粮食,国库中的贮备也足够用好几十年。大禹带领整个部落的人都各尽其责,别的部落相继来归附。大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舜也觉得大禹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化干戈为玉帛造句
1.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们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吧。
2.然豁达能溶解恩怨,化干戈为玉帛,消灾难于须弥之间。
3.有一种就像是拥有独立生命的喜悦常常不分场合地找到我,像太阳总在我们看不见它的时候升起来那样,这喜悦也总是猝不及防地就把我推到光天化日之下,让我在某个瞬间可以和任何人化干戈为玉帛。与谅解无关,与宽容无关,我只不过是快乐。
4.放弃是一首流浪的歌,低回吟唱在心头,是失意的人生充满振臂而呼的自信;使跌倒的信念重新拔地而起;使消沉的斗志面向晨曦喷薄而出;使世俗的纷争化干戈为玉帛
5.生就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模样,偏有一双夺天工的巧手,临危不辱使命,终化干戈为玉帛
6.主演李进荣透露,剧中张家姐妹虽在婚姻中面临种种困难,但却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善良的心“化干戈为玉帛”。
7.它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放松身体、化解生活的琐事和愤怒,它能化干戈为玉帛
8.因此,设想为提高生产率而使用它们仅仅只是逻辑上的,这非常像圣经告诫读者要化干戈为玉帛
9.法净看了看傲天心里也在想着这就是师兄一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我佛慈悲啊,师兄太过善良了。
10.化干戈为玉帛,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化干戈为玉帛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