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九卿
jiǔ qīng

【拼音】:jiǔ qīng

【注音】:ㄐ一ㄡˇㄑ一ㄥ

【结构】:九(独体结构)卿(左中右结构)

【简体】:九卿

【繁体】:九卿

字义分解
九卿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星座名。九卿[jiǔqīng]⒈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星座名。
基础解释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宗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汉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为大司农。魏晋以后设尚书主管各部行政,九卿专掌部分事务,职任较轻。明清时有大小九卿之别,说法上也有差异,殊难确定。
引证解释
⒈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历代多设九卿。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寺大卿(即九卿)。以后各朝的名称、司职略有不同。引《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郑玄注:“六卿三孤为九卿,三孤佐三公论道,六卿治六官之属。”⒉星座名。引汉张衡《周天大象赋》:“五座参一帝之谋,九卿踵三公之跡。”《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九卿西五星曰内五诸侯,内侍天子,不之国也。”
网络解释
九卿九卿,(sāngōngjiǔqīng)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据。史记记载'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
综合释义
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郑玄注:“六卿三孤为九卿,三孤佐三公论道,六卿治六官之属。”历代多设九卿。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寺大卿(即九卿)。以后各朝的名称、司职略有不同。星座名。汉张衡《周天大象赋》:“五座参一帝之谋,九卿踵三公之跡。”《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九卿西五星曰内五诸侯,内侍天子,不之国也。”
网友释义
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
汉语大词典
(1).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郑玄注:“六卿三孤为九卿,三孤佐三公论道,六卿治六官之属。”历代多设九卿。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寺大卿(即九卿)。以后各朝的名称、司职略有不同。(2).星座名。汉张衡《周天大象赋》:“五座参一帝之谋,九卿踵三公之迹。”《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九卿西五星曰内五诸侯,内侍天子,不之国也。”
国语辞典
周代称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后用以指中央的九等高级官职,唯历代名称多所变更。九卿[jiǔqīng]⒈周代称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后用以指中央的九等高级官职,唯历代名称多所变更。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此以后,九卿六部的官,无一个不来拜望请教。」英语theNineMinisters(inimperialChina)​法语NeufMinistères
辞典修订版
周代称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后用以指中央的九等高级官职,唯历代名称多所变更。《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此以后,九卿六部的官,无一个不来拜望请教。」
其他释义
中央行政官员的合称。各代所指不同。秦汉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魏晋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九卿职权较轻。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分。
九卿造句
1.两旁站着九卿四相八大朝臣,其他的文武官员在帅台下边文东武西,排班站立。
2.每年仲春亥之日前一个月,就要由礼部报请耕耤日及从耕三公九卿官员名单,由鸿胪寺在先农坛耤田两侧立好典礼仪式及从耕官员的位置标识牌。
3.裴徵在李斯的带领下与丞相,太尉,内史,廷尉等位列三公九卿的几个重臣一起绕过主殿,向掖庭走去。
4.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
5.据了解,这些秦代封泥勾勒出了秦代官僚机构的网络图,涉及“三公九卿”制度及一些当时的主要官职。
6.秦汉时期,皇帝掌握最高监察大权,并亲自负责对三公九卿的监察,而三公九卿又负责督察郡县,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体系。
7.为了获得好一点的评价,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州府小吏,无一不对许氏兄弟尤其是许劭毕恭毕敬。
8.明帝不仅对身边的下级官员严厉,对三公九卿这些重臣的监督也很严格,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
9.在中国历史上,卖官鬻爵的皇帝不少,而汉灵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连掌握国家重权的三公九卿都明码标价,并专门设库贮藏卖官得来的钱财。
10.以上对汉代的三公九卿,已经讲了一个大概。
九卿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