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阿曲
ē qǔ

【拼音】:ē qǔ

【注音】:ㄜㄑㄨˇ

【结构】:阿(左右结构)曲(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阿曲的解释
词语解释
1.阿谀随顺。2.谓诬妄不实。3.偏袒回护。阿曲[ēqǔ]⒈阿谀随顺。⒉谓诬妄不实。⒊偏袒回护。
基础解释
阿谀随顺。谓诬妄不实。偏袒回护。
引证解释
⒈阿谀随顺。引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俨传》:“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建武二十四年(48年),刘秀下诏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⒉谓诬妄不实。引《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⒊偏袒回护。引《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宋苏洵《议法》:“唐之初大臣房杜辈,为刑统毫釐轻重,明辨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不知周公之刑,何以易此。”
网络解释
阿曲3.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宋苏洵《议法》:“唐之初大臣房杜辈,为刑统毫釐轻重,明辨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不知周公之刑,何以易此。”
综合释义
阿谀随顺。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俨传》:“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建武二十四年(48年),刘秀下诏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谓诬妄不实。《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宋苏洵《议法》:“唐之初大臣房杜辈,为刑统毫釐轻重,明辨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不知周公之刑,何以易此。”
阿曲造句
1.结论: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一样,用药后若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都有发生术后肌松残留的危险。
2.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恢复指数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目的:研究预注法对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作用,评价预注法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
4.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阿曲库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的影响。
5.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国产阿曲库铵的可行性及平均输注速率,检测验证其临床效价。(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6.目的研究预注法及限时法能否缩短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
7.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方法,以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阿曲库胺或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等全麻。
阿曲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