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志学
zhì xué

【拼音】:zhì xué

【注音】:ㄓˋㄒㄩㄝˊ

【结构】:志(上下结构)学(上下结构)

【简体】:志学

【繁体】:志學

字义分解
志学的解释
词语解释
志学zhìxué。(1)《论语·为政》指人十五岁的代称;专心求学。
基础解释
[dedicateoneselftothepursuitoflearninginone/'sfifteenyearsold]《论语·为政》指人十五岁的代称;专心求学志学之年
引证解释
⒈专心求学。引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学。”《魏书·儒林传·刁冲》:“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唐白行简《李娃传》:“﹝李娃﹞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⒉借指十五岁。引三国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宋孔平仲《续世说·纰缪》:“隋王劭爰自志学至乎暮齿,篤好经史,遗落世事。”
网络解释
志学志学,读音zhixue,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男子15岁。
综合释义
专心求学。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学。”《魏书·儒林传·刁冲》:“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唐白行简《李娃传》:“﹝李娃﹞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借指十五岁。三国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宋孔平仲《续世说·纰缪》:“隋王劭爰自志学至乎暮齿,篤好经史,遗落世事。”志学[zhìxué]「志学」出于周敦颐〔周子全书〕第二卷〔通书〕第十。是勉人立志为学,希圣希贤。其文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鞑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汉语大词典
(1).专心求学。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魏书·儒林传·刁冲》:“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唐白行简《李娃传》:“﹝李娃﹞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2).借指十五岁。三国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宋孔平仲《续世说·纰缪》:“隋王劭爰自志学至乎暮齿,笃好经史,遗落世事。”
国语辞典
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指立志专心求学。
辞典修订版
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指立志专心求学。唐.马戴〈下第别郜扶〉诗:「平生空志学,晚岁拙谋身。」旧时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三国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
其他释义
1.专心求学。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借指十五岁。
志学造句
1.应号召全体干警向李晋峰同志学习。
2.李志学的母亲是继母,自从嫁到李志学家,郭巧芝从没有跟继母顶过嘴、红过脸,即便婆婆做得不合适,郭巧芝也都是忍忍就过去了。
3.三月五日雷锋日,送君几个重要点,想成万事勇敢点,助人为乐实际点,无私奉献真实点,学习雷锋用心点,传承精神努务点,对待朋友大方点,祝愿朋友雷锋日,向雷锋同志学习,幸福快乐。
4.一天坐公交回家,途中上来一大爷;我心想咱得向雷锋同志学习啊,于是立马起身让座。只见老大爷对我笑笑,我当时心想可能是想说声“谢谢”!可你们猜这位大爷说的啥?他说:小伙子别。
5.有志学子,从军报国正当时,裸眼视力。
6.然而,于志学经过朝斯夕斯锲而不舍的努力,成功地描绘了前人没有画过的奇妙景色,创造了前人画中所无的意境。
7.前文学主簿王孚,行洁业淳,弃华息竞,志学修道,老而弥笃。
8.老外看日历。其中一人:看这两字是“雷锋”,今天是雷锋纪念日,他在中国很有名,因为他生前帮助过很多人。另一人佩服道:你真是个中国通呀!说完俩人高兴走了,有好事者凑前一看,日历上写着:霜降。今天雷锋日,向雷锋同志学习,你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快乐!
9.在大学攻读历史时,开有“方志学”的课程,知道宋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曾盛赞方志“开编粲然,如指诸掌,真博物之书”。
10.欧、虞、颜、柳四大书家,如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弟有志学书,须窥寻四入门径,用油纸临摹,间架则易进。
志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