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拙朴
zhuō pǔ

【拼音】:zhuō pǔ

【简体】:拙朴

【繁体】:拙樸

字义分解
拙朴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朴实;古朴。例:形式拙朴。拙朴的古陶器。英:austere;拙朴[zhuōpǔ]⒈朴实;古朴。例形式拙朴。拙朴的古陶器。英austere;
基础解释
朴实;古朴形式拙朴拙朴的古陶器
引证解释
⒈ 见“拙朴”。亦作“拙朴”。质朴,真率。引:《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南史》作“拙朴”。五代齐己《山中答人》诗:“故人怜拙朴,时復寄空林。”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若谓前人拙朴不及后人,反覆思之,亦未敢以为然也。”《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严格说来,北魏、西魏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北魏显得拙朴,而西魏比较飞动。”⒈见“拙朴”。亦作“拙朴”。质朴,真率。引《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南史》作“拙朴”。五代齐己《山中答人》诗:“故人怜拙朴,时復寄空林。”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若谓前人拙朴不及后人,反覆思之,亦未敢以为然也。”《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严格说来,北魏、西魏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北魏显得拙朴,而西魏比较飞动。”
综合释义
见“拙朴”。亦作“拙朴”。质朴,真率。《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南史》作“拙朴”。五代齐己《山中答人》诗:“故人怜拙朴,时復寄空林。”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若谓前人拙朴不及后人,反覆思之,亦未敢以为然也。”《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严格说来,北魏、西魏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北魏显得拙朴,而西魏比较飞动。”拙朴[zhuōpǔ]朴实、率真。如:「画家用拙朴的笔触,描绘农村田园的美景。」
网友释义
拙朴,读音zhuōpǔ,汉语词语,指朴实无华;古朴;简单;粗糙。
汉语大词典
亦作“拙朴”。质朴,真率。《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南史》作“拙朴”。五代齐己《山中答人》诗:“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若谓前人拙朴不及后人,反覆思之,亦未敢以为然也。”《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严格说来,北魏、西魏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北魏显得拙朴,而西魏比较飞动。”
国语辞典
⒈ 朴实、率真。例:如:「画家用拙朴的笔触,描绘农村田园的美景。」拙朴[zhuópú]⒈朴实、率真。例如:「画家用拙朴的笔触,描绘农村田园的美景。」
辞典修订版
朴实、率真,如:「画家用拙朴的笔触,描绘农村田园的美景。」
其他释义
1.亦作'拙朴'。2.质朴,真率。
拙朴造句
1.窃以为振宽老人的大变形,庆仁先生的蛮荒拙朴,加之宗林先生的山风凛烈皆长安画派之余唾也。
2.熟悉的内容经曾宓之手,书写与布局都有了拙朴而不拘泥的艺术感,其用心用意之深,可见一斑。
3.字形笔散天真,与墨韵相互呼应,憨呆但不失灵气,拙朴而秀慧其中,兼包魏碑与唐楷相容的特点。
4.在清代碑学书法风潮中,诸多文人书家关注北朝碑版书迹,对其中众多出自民间的刻石书法,以文人书法之“雅”融通其天真拙朴之别趣,开辟出新境界。
5.“古道”描绘的是黄土高原骑驴穿过古堡的小媳妇和她的丈夫,用笔拙朴而饶有意趣,小媳妇的略带羞色、丈夫的纯朴都是那样真切,让人不禁会意一笑。
6.石兽或跨步前行,或举踵欲奔;分无角、独角、双角;均为大型陵墓圆雕石兽造型,并以粗犷拙朴为基调,具有威猛凛然的神秘色彩。
7.为避免洪涝和盗匪的侵袭,建起了风格拙朴的迎龙楼,该楼是广东开平碉楼中最原始、最古老的碉楼,因而享有“开平碉楼之父”的称号。
8.原始人类和儿童用稚拙、朴实的手法表达主观的想象和情感,创造出了具有稚拙美特征的绘画形式。
9.紫电剑,出则瑞光四射,紫色环绕,纯正拙朴,承相佩之,厘正朝纲,调和阴阳,保我大秦,传之千代万世。
10.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写出的面貌“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
拙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