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会衔
huì xián

【拼音】:huì xián

【注音】:ㄏㄨㄟˋㄒ一ㄢˊ

【结构】:会(上下结构)衔(左中右结构)

【简体】:会衔

【繁体】:會銜

字义分解
会衔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会衔[huìxián]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
引证解释
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摺,坐定了是姓朱的主谋,奉旨着山东巡抚彻底根究,不得徇情迴护。”夏衍《秋瑾传》序幕:“你有几个脑袋?(一半是说给围观的百姓们听)上头三令五申的会衔保护教堂,不准跟洋人和教民为难,你们难道全不知道吗?”
网络解释
会衔huìxián
综合释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摺,坐定了是姓朱的主谋,奉旨着山东巡抚彻底根究,不得徇情迴护。”夏衍《秋瑾传》序幕:“你有几个脑袋?(一半是说给围观的百姓们听)上头三令五申的会衔保护教堂,不准跟洋人和教民为难,你们难道全不知道吗?”会衔[huìxián]二人或二人以上在公文上签署名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本。」
汉语大词典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摺,坐定了是姓朱的主谋,奉旨着山东巡抚彻底根究,不得徇情回护。”夏衍《秋瑾传》序幕:“你有几个脑袋?(一半是说给围观的百姓们听)上头三令五申的会衔保护教堂,不准跟洋人和教民为难,你们难道全不知道吗?”
国语辞典
二人或二人以上在公文上签署名衔。会衔[huìxián]⒈二人或二人以上在公文上签署名衔。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本。」
辞典修订版
二人或二人以上在公文上签署名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本。」
其他释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在发出的公文上共同具名。
会衔造句
1.军师估计也是担心一旦我们撤兵,九方会衔尾而追、长驱直入吧,呵呵,这个最坏的情况我也已经预想到了。
2.当地人以为他们是在自娱自乐呢,但马丁发现只有雄性河豚才会衔这些东西,而且仅限于雌性河豚在场。
3.因而,要信任这些点迟早会衔接到同时。
4.在这个大山中,会飞来一种叫高逝的鸟,这种鸟会衔起这个死人的头发,把这个尸体抛弃到其他的岛屿陆地上去。
5.你把东西扔出去,它就会衔回来。
会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