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通言
tōng yán

【拼音】:tōng yán

【注音】:ㄊㄨㄥ一ㄢˊ

【结构】:通(半包围结构)言(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通言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互通言语。2.通达的言论。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
基础解释
互通言语。通达的言论。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
引证解释
⒈互通言语。引《汉书·郊祀志上》:“可使通言於神人。”《水浒传》第二四回:“叔嫂通言礼禁严,手援须识是从权。”⒉通达的言论。引《弘明集·正诬论》:“寻斯言,似乎幸人之灾,非通言也。”吴恒炜《<知新报>缘起》:“子弟日见通事,闻通言,谈通议,前后左右罔非通人也。”⒊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参见“浑言”。引章炳麟《文学说例》:“夫狗有县蹏曰犬,《説文》犬未成豪曰狗,《释畜》通言则同,析言则异。”
网络解释
通言通言,汉语词汇。
释义
1).互通言语。(2).通达的言论。(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
汉语大词典
(1).互通言语。《汉书·郊祀志上》:“可使通言于神人。”《水浒传》第二四回:“叔嫂通言礼禁严,手援须识是从权。”(2).通达的言论。《弘明集·正诬论》:“寻斯言,似乎幸人之灾,非通言也。”吴恒炜《〈知新报〉缘起》:“子弟日见通事,闻通言,谈通议,前后左右罔非通人也。”(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章炳麟《文学说例》:“夫狗有县蹄曰犬,《说文》犬未成豪曰狗,《释畜》通言则同,析言则异。”参见“浑言”。
其他释义
1.互通言语。2.通达的言论。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
通言造句
1.人人都怀抱着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隐蔽在人群中的异类,我们带着相似的笑容,温文尔雅,互通言语,我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妆扮,但是又有几个人的心事是真许人知道的?
2.此通言论一出,举坐都悚然动容,除了赵凌风有些茫然之外,江华、陈忠、甚至江海涛都明显露出震惊之色。
3.昨天冲到我的佳作里发表一通言论说我不懂平仄韵,是你吧?我还跟你解释半天我那首诗用的是七律仄起,后段入韵。
4.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冯梦龙 
5.斯通言论同时在网络上也激起了很多的气愤,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都在抵制她的言论。
6.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冯梦龙 
7.斯通言道:“条约的协商者应正式承认,土地利用的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8.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里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哪尽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马致远 
9.一旁的柳少阳将这番话听在耳中,虽也是暗暗喟叹,但隐隐觉得吕子通言语间虽是萧索,却大有再闯一番作为之意。
10.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冯梦龙 
通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