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上讳下讳
shàng huì xià huì

【拼音】:shàng huì xià huì

【繁体】:上諱下諱

【拼音】:shàng huì xià huì

字义分解
上讳下讳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不直书先人之名乃约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指名之上一字,下讳指即名之下一字。宋、王楙《野客丛书》:「炳之仆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先伯讳上大正。」上讳下讳[shànghuìxiàhuì]⒈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基础解释
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引:宋王楙《野客丛书·髯奴事》:“炳之(王炳之),僕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仕至户部郎。”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先伯讳上大下正,字汝弼,登淳熙丁未第。”⒈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引宋王楙《野客丛书·髯奴事》:“炳之(王炳之),僕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仕至户部郎。”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先伯讳上大下正,字汝弼,登淳熙丁未第。”
综合释义
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宋王楙《野客丛书·髯奴事》:“炳之(王炳之),僕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仕至户部郎。”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先伯讳上大下正,字汝弼,登淳熙丁未第。”
网友释义
校园占地面积841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4.7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生均6.3平方米。
汉语大词典
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宋王楙《野客丛书·髯奴事》:“炳之(王炳之),仆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仕至户部郎。”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先伯讳上大下正,字汝弼,登淳熙丁未第。”
国语辞典
⒈ 古代提到先人的名字时,不直书其名,而说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字的上一字,下讳即名字的下一字。上讳下讳[shànghuìxiàhuì]⒈古代提到先人的名字时,不直书其名,而说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字的上一字,下讳即名字的下一字。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古代提到先人的名字时,不直书其名,而说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字的上一字,下讳即名字的下一字。
其他释义
1.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上讳下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