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拼音】:shì rú pò zhú

【注音】:ㄕˋㄖㄨˊㄆㄛˋㄓㄨˊ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势如破竹

【繁体】:勢如破竹

字义分解
势如破竹的解释
词语解释
势如破竹shìrúpòzhú。(1)形势就像劈竹子。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势如破竹[shìrúpòzhú]⒈形势就像劈竹子。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例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宋·王懋《韩信之幸》英smashintotheenemyterritorylikesplittingabamboo;
基础解释
势:气势。破竹:劈竹子。形势的发展好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上几节,下面几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挡。也作“破竹之势”、“势如劈竹”。
引证解释
⒈亦作“势如劈竹”。引《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帝未决,使人諭指於弘肇,曰:‘兵已及此,势如破竹,可进不可退。’”《水浒传》第九九回:“关胜等众,乘胜长驱,势如破竹,又克了大谷县。”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上万农民拿起武器,势如破竹,不管潘一豹有多大力量,也抵挡不住了。”《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
释义
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综合释义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又克大谷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
网友释义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汉语大词典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后因以“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帝未决,使人谕指于弘肇,曰:‘兵已及此,势如破竹,可进不可退。’”《水浒传》第九九回:“关胜等众,乘胜长驱,势如破竹,又克了大谷县。”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上万农民拿起武器,势如破竹,不管潘一豹有多大力量,也抵挡不住了。”亦作“势如劈竹”。《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
国语辞典
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势如破竹[shìrúpòzhú]⒈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引《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王者之兵,势如破竹。」近当者披靡长驱直入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所向无敌反节节败退节节失利望风披靡成语解释势如破竹
辞典修订版
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王者之兵,势如破竹。」
辞典简编版
比喻顺利进行,毫无阻碍。 【造句】地主队在比赛中势如破竹,终场以悬殊的比数获得胜利。
成语词典版
01.南朝陈.何之元〈梁典总论〉:「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驱我入而围天阙,势如破竹,易若转圜。」02.《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03.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零.韩信之幸》:「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又悉资于降虏广武君之策。」04.《元史.卷一五零.何实列传》:「使实帅师四千,取燕南、齐西之地,首击邢州,徇赵郡,取魏邺,下博关,……势如破竹。」05.《明史.卷二六三.冯师孔列传》:「我师败绩于南阳,贼遂乘胜破潼关,大队长驱,势如破竹。」06.《封神演义.第四二回》:「若得胜之时,乘机劫营,先挫其锋,后面势如破竹,闻仲可擒矣。」07.《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被王先锋袭取了嘉湖,……这建康就如没了门户的一般,无人敢敌,势如破竹,进克建康。」08.《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未到汉口,传说元将兀良哈歹统领精兵,长驱而入,势如破竹。」09.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七出》:「吾自起兵以来,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河北州县,已望风披靡。」10.《飞龙全传.第三一回》:「到了这日,在教场发炮祭旗,大兵出了禅州,浩浩荡荡,一路前进,攻打府州,无人敢挡,势如破竹。」11.《隋唐演义.第四回》:「将军好不见机!周兵之来,势如破竹,并州、邺下多少坚城,不能持久,况此一壁?」12.《荡寇志.第六一回》:「近闻云陈两处攻复梁山外郡,势如破竹,呼延灼倒也心惊,便教众兄弟们加紧防备。」13.《镜花缘.第九六回》:「若据文芸哥哥之意,先破易的为佳;盖四关破他两关,先挫动他的锐气,那两关就势如破竹了。」u001a
其他释义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典故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军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近反义词
势如破竹造句
1.争强好胜算是一半优点一半缺点,好比一把双刃剑,驾驭的好可以势如破竹,反之则会阻碍发展!
2.纯阳洞的人马将小霸王的无准备的人打的人仰马翻,一路上势如破竹
3.我军百万雄师势如破竹,一举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4.曹操的百万大军百万大军势如破竹,直袭敌人总部。
5.夏天像赛场上势如破竹的比赛,火热的心,永远伴随着我们度过一年中最精彩的时光。
6.莘莘学子读书忙,数年辛苦夙愿偿。今日考场如战场,壮志凌云不慌张。十年磨剑显锋芒,势如破竹无题挡。捷报传来笑颜开,亲朋夸赞心欢畅。祝金榜题名!
7.三路大军,就仿佛三支铁钳,将正势如破竹北上、妄图一举吞并整个高丽的安宇人给牢牢地包围住了。
8.以火凝身,横冲而来的洪盖气势刚猛,犹如一头脱缰的野马,奔逸绝尘、势如破竹,他双手一伸,无穷无尽的熊熊烈焰全部向王毅席卷而来。
9.依此方针,首战若能胜利,后阵必将势如破竹
10.八路军势如破竹,只杀得鬼子、汉奸尸骸遍野血流成渠。
势如破竹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