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仪刀
yí dāo

【拼音】:yí dāo

【结构】:仪(左右结构)刀(独体结构)

【简体】:仪刀

【繁体】:儀刀

字义分解
仪刀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仪刀[yídāo]⒈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
引证解释
⒈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引《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留守郭皎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网络解释
仪刀仪刀多指唐代仪刀。魏晋两宋称为御刀,明代为御林军刀,是苗刀的前身。它的战场实战出现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民间武术家结合日本刀术,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冲锋陷阵,它既是刀又如枪。详见苗刀。
网友释义
仪刀多指唐代仪刀。魏晋两宋称为御刀,明代为御林军刀,是苗刀的前身。它的战场实战出现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民间武术家结合日本刀术,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冲锋陷阵,它既是刀又如枪。详见苗刀。唐仪刀为军刀四制之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龙凤是皇家象征,所以那些装饰豪华但是没有龙凤环的唐刀其实是横刀。仪刀外型最接近其祖先“环首刀”,主要为禁卫军千牛卫和仪仗使用。仪刀又称“长刀”,“细刀”,“千牛刀”其实就是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
汉语大词典
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留守郭皎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系绿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绿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镂花文,系以黄鹿皮,悬于革带,带饰亦涂金。”
其他解释
仪丈之一,饰以备仪卫之威仪也。《唐书·仪卫志》:「卤簿,左右卫将军,分左右,领班剑仪刀。」;《元史·舆服志》:「仪刀,制以银饰,紫丝帉錔。」;《事物纪原·旗旐采章部·仪刀》:「二仪实录曰:『仪刀,自东晋多虞,遂以木代之,以备威仪,即衙刀也。』;《宋朝会要》曰:『银饰,王公亦给。』。」
仪刀造句
1.门两侧各站一戎服门吏,头戴平巾帻,着裲裆、袴褶,腰系銙带,手拄仪刀
仪刀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