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识辩
shí biàn

【拼音】:shí biàn

【注音】:ㄕˊㄅ一ㄢˋ

【结构】:识(左右结构)辩(左中右结构)

【简体】:识辩

【繁体】:識辯

字义分解
识辩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识别辨认。辩﹐通'辨'。
基础解释
识别辨认。辩﹐通/'辨/'。
引证解释
⒈识别辨认。辩,通“辨”。引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
网络解释
识辩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
综合释义
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识」与「辩」分别出自扬雄〔法言〕一书〔寡见〕篇中的两段文字。一段是:「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另一段是:「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就前段文字看,「识」是认识或知道,有「至识」和「迷识」之分;至识是真知,而迷识则是假知。多看多听而体认到真理的便是真知;同样多看多听却获得邪说歪理的则是假知。扬雄之意,在指当时的人,只注重后世学者之言,不知先哲所说的真理,好假而不知真,所以没有至识。就后一段文字而言,「辩」就是「明辨」的意思。要想明辨天地人事一切的理,非依赖五经不可;易辩天地,书辩政事,礼辩人间百事,诗辩心志,春秋辩正理。唯有通过五经的学习,一个人方能达到真正知道宇宙和人文的真理,才是「至识」之境。「辩」须依靠经,经是正道,真理在其中,而「识」又须识正道才能算「至识」,因此「识」与「辩」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大词典
识别辨认。辩,通“辨”。明唐顺之《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疏虞。”
其他释义
1.识别辨认。辩﹐通'辨'。
识辩造句
1.在《认识辩论》中,游梓翔教授一共概括了十八种常见谬误,其中“人身攻击”、“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以偏概全”等都是人所熟知的。
2.根据真理十属性的要求,强调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增强主体意识、唯实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求是意识、效益意识、大局意识、结合意识、发展意识、辩证意识。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9276/造句网
识辩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