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两粤
liǎng yuè

【拼音】:liǎng yuè

【注音】:ㄌ一ㄤˇㄩㄝˋ

【结构】:两(独体结构)粤(上下结构)

【简体】:两粤

【繁体】:兩粵

字义分解
两粤的解释
词语解释
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指广东﹑广西。两粤[liǎngyuè]⒈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⒉指广东、广西。
引证解释
⒈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参阅《汉书·两粤传》。引《汉书·食货志下》:“﹝武帝﹞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等招徠东甌,事两粤,江淮之间肃然烦费矣。”⒉指广东、广西。引清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崑山李香引文学蓀以所辑《劫灰録补注》示我。是録载残明桂藩在两粤、黔、滇诸事。”
网络解释
两粤最早的史书中记录的两粤是指以今福建省为中心的东粤和以今广东省为中心的南粤,其范围大致包含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福建省全境、江西省赣州市、抚州市、广东省大部(除韶关和连州等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海南省全境等地。
综合释义
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汉书·食货志下》:“﹝武帝﹞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等招徠东甌,事两粤,江淮之间肃然烦费矣。”参阅《汉书·两粤传》。指广东、广西。清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崑山李香引文学蓀以所辑《劫灰録补注》示我。是録载残明桂藩在两粤、黔、滇诸事。”两粤[liǎngyuè]因广东与广西为古百粤地,故称为「两粤」。
汉语大词典
(1).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汉书·食货志下》:“﹝武帝﹞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等招徕东瓯,事两粤,江淮之间肃然烦费矣。”参阅《汉书·两粤传》。(2).指广东、广西。清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昆山李香引文学荪以所辑《劫灰录补注》示我。是录载残明桂藩在两粤、黔、滇诸事。”
国语辞典
因广东与广西为古百粤地,故称为「两粤」。两粤[liǎngyuè]⒈因广东与广西为古百粤地,故称为「两粤」。
其他释义
1.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2.指广东﹑广西。
两粤造句
1.比至,帝已去,乃由吴越赴闽,历楚、蜀、黔、滇、两粤觅帝所在,虽穷乡僻壤无不遍及。
2.洛阳等地自然环境已经不如古代,而武昌扬灵于大江,东可控江浙,北望襄樊振抚河洛,靠着铁路交通,而北达长城,南理两粤,这是石头城的南京所达不到的。
3.明朝修筑骤道后,四条骤道干线在贵阳交会,其地“东连玉溪,南接两粤,西通滇服,北屏川南”,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4.而两粤省垣齐陷,昌文走山中,叛将王陈策,挟之至梧州。 
5.从东西两线逼湖南,向两粤进军,切断三桂的后路。
6.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必须先解决两粤的问题。
7.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
8.朱买臣等招徕东瓯,事两粤;又命。
9.洛阳等地自然环境已经不如古代,而武昌扬灵于大江,东可控江浙,北望襄樊振抚河洛,靠着铁路交通,而北达长城,南理两粤,这是石头城的南京所达不到的。【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88037/两粤造句】
10.从东西两线逼湖南,向两粤进军,切断三桂的后路。(https://www.chazidian.com/zj-288037/造句网)
两粤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