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真才实学
zhēn cái shí xué

【拼音】:zhēn cái shí xué

【注音】:ㄓㄣㄘㄞˊㄕˊㄒㄩㄝˊ

【词性】:名词、成语。

【简体】:真才实学

【繁体】:真才實學

字义分解
真才实学的解释
词语解释
真才实学zhēncái-shíxué。(1)真正实用的才华技艺和学识。真才实学[zhēncáishíxué]⒈真正实用的才华技艺和学识。例我们急需有真才实学的人。英solidlearning;realabilityandlearning;genuinetalent;
基础解释
真实的才能、学问。
引证解释
⒈真实的才能和学问。引宋曹彦约《辞免兵部侍郎兼修史恩命申省状》:“两史院同修之官,亦必自编修、检讨而后序进,更须真才实学,乃入兹选。”《水浒传》第二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筠曰:‘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孙犁《耕堂读书记》三:“它用的人员大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综合释义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一百个说空话的人,不如一个有~的实干家。
网友释义
真才实学(zhēncáishíxué),汉语词语,意思是真正的才能和学识。后常用于形容人富有才能及学识。
国语辞典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真才实学[zhēncáishíxué]⒈真正的才能和学识。引《隋唐演义·第三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诏,奈这些翰林官员,没个真才实学的能当此任。」《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你说得外国话,懂得外国文,这是真才实学。」反不学无术成语解释真才实学
辞典修订版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隋唐演义.第三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诏,奈这些翰林官员,没个真才实学的能当此任。」《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你说得外国话,懂得外语文,这是真才实学。」
辞典简编版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造句】只要拥有真才实学,就不怕没人赏识、重用。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真正的才能和学识。隋唐演义˙第三十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诏,奈这些翰林官员,没个真才实学的能当此任。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你说得外国话,懂得外语文,这是真才实学。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近反义词
真才实学造句
1.这就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从而扩大了考选名额,使一大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
2.一百个说空话的人,不如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
3.经过半年多的听课、观察,同学们深深地感到崔老师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
4.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5.成名以后特别没劲,那是一帮什么人呀?是一帮幸运儿,都没什么真才实学,包括我。
6.中饱私囊的官倒爷说这是“竞争”;卖假药、假酒坑害民众,却说是“为了乡里民众的生存而竞争”!剽窃别人著作的人晋升为教授,而具有真才实学的原作者却只能自认“无能”。
7.他本是真才实学之辈,心中只道考官自身才学甚低,不料后听同乡士子言说,那考官之职本属肥缺,若无朝堂臂助,再少金银奉上,纵使管鲍之才亦无法取得半点功名。
8.有的人名气很大,但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不过是南箕北斗,徒有其名而已。
9.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要南箕北斗。
10.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中获得成功。
真才实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