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向隅。2.佛教指端坐静修。趋隅[qūyú]⒈向隅。⒉佛教指端坐静修。
基础解释
向隅。佛教指端坐静修。
引证解释
⒈向隅。引《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孔颖达疏:“趋,犹向也;隅,犹角也。”唐张阶《无声乐赋》:“是以素王闲居而观,卜商体政以妙,愿尽趋隅之礼,以闻愷悌之要。”⒉佛教指端坐静修。引唐杨衡《宿陟岵寺云律师院》诗:“愿迴戚促劳,趋隅事休逸。”
网络解释
趋隅趋隅是汉语词汇,拼音qūyú,出自《礼记·曲礼上》。
综合释义
向隅。《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孔颖达疏:“趋,犹向也;隅,犹角也。”唐张阶《无声乐赋》:“是以素王闲居而观,卜商体政以妙,愿尽趋隅之礼,以闻愷悌之要。”佛教指端坐静修。唐杨衡《宿陟岵寺云律师院》诗:“愿迴戚促劳,趋隅事休逸。”
网友释义
趋隅是汉语词汇,拼音qūyú,出自《礼记·曲礼上》。
汉语大词典
(1).向隅。《礼记·曲礼上》:“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孔颖达疏:“趋,犹向也;隅,犹角也。”唐张阶《无声乐赋》:“是以素王闲居而观,卜商体政以妙,愿尽趋隅之礼,以闻恺悌之要。”(2).佛教指端坐静修。唐杨衡《宿陟岵寺云律师院》诗:“愿回戚促劳,趋隅事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