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亦作'牵钩'。2.拔河。3.犹牵连。
基础解释
亦作/'牵钩/',亦作/'牵钩/'。拔河。犹牵连。
引证解释
⒈亦作“牵鉤”。拔河。引《隋书·地理志下》:“二郡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羣譟歌謡,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拔河,古谓之牵鉤……古用篾缆,今代以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繫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两向齐挽。”⒉犹牵连。引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鉤。”
网络解释
牵钩“牵钩”是古时候的叫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拔河”。即今天的拔河运动。它起源很早,据说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次与越国在长江打仗,著名的木匠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一种叫“钩强”的武器,使楚国人前进容易,后退比较难;越国人在下游,要前进比较难,后退较易,这种“钩强”就使楚军可以用来钩住越国的船只进行厮杀。
综合释义
亦作“牵鉤”。1.拔河。《隋书·地理志下》:“二郡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羣譟歌謡,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拔河,古谓之牵鉤……古用篾缆,今代以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繫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两向齐挽。”犹牵连。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鉤。”
汉语大词典
亦作“牵钩”。1.拔河。《隋书·地理志下》:“二郡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群噪歌谣,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拔河,古谓之牵钩……古用篾缆,今代以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两向齐挽。”2.犹牵连。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