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国闻
guó wén

【拼音】:guó wén

【注音】:ㄍㄨㄛˊㄨㄣˊ

【结构】:国(全包围结构)闻(半包围结构)

【繁体】:國聞

字义分解
国闻的解释
词语解释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国闻[guówén]⒈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引证解释
⒈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引章炳麟《<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殊言絶代之语尚有存者。”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乌虖!正大夫君子邦人诸友之知方而治国闻者。”
网络解释
国闻国闻有三重意思:一、指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二、有关国计民生的新闻信息;三、“国闻通讯社”简称,它是1920年左右创办,由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三家出资和经营。
综合释义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章炳麟《<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殊言絶代之语尚有存者。”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乌虖!正大夫君子邦人诸友之知方而治国闻者。”
汉语大词典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章炳麟《〈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殊言绝代之语尚有存者。”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乌虖!正大夫君子邦人诸友之知方而治国闻者。”
其他释义
1.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国闻造句
1.此人是前清秀才,曾任永定河工委员、北洋大学文案兼教习、《国闻报》主笔。
2.夏曾佑和严复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和王修植等人在天津共同创办《国闻报》和大力宣传变法维新,成为天津维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3.其中个旧的锡矿,东川的铜矿,兰坪的铅锌矿及其伴生的银、镉、铊及天青石矿,滇中的蓝石棉矿,寻甸的硅藻土矿,点苍山大理的石矿更是全国闻名。
4.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制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
5.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在津所办的第一张中文报《国闻报》面世了。
6.从第一次统兵出战开始,白起每战必胜,其用兵不拘一格、刁钻猛狠,战必胜,攻必取,以至于若干年后山东六国闻知白起统军出战,竟是无人敢于领兵与之交锋。
7.张铁生,辽宁省兴城县的一名生产队长,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
8.他以过人的毅力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为举国闻名的水利工程师。
9.红豆生南国,闻君又被甩;春来发几支,采来赠予君;此物最相思,可增桃花运。兄弟,莫愁前路无知己,前方美眉在招手,幸福生活等着你,莫在失恋边缘独徘徊!
10.你是鲁国闻人,通达古今,学识渊博,名声闻于诸侯,季孙大人有志强大鲁国,怎会舍仲尼这等贤才而不用呢?如果你愿意从仕,愚兄可以为你引荐。
国闻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