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东胡
dōng hú

【拼音】:dōng hú

【注音】:ㄉㄨㄥㄏㄨˊ

【结构】:东(独体结构)胡(左右结构)

【简体】:东胡

【繁体】:東胡

字义分解
东胡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东胡[dōnghú]⒈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
基础解释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先秦时居于中国及匈奴之东的北方游牧民族。
引证解释
⒈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春秋、战国时,南邻燕国,后为燕所破,迁于今西辽河上游一带。秦末东胡强盛,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馀众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别称乌桓、鲜卑。见《史记·匈奴列传》。后亦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引唐杜甫《北征》诗:“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满洲外族,是曰东胡。”
网络解释
东胡东胡是中国东北的古老游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代东北三大民族。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
汉语大词典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春秋、战国时,南邻燕国,后为燕所破,迁于今西辽河上游一带。秦末东胡强盛,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馀众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别称乌桓、鲜卑。见《史记·匈奴列传》。后亦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唐杜甫《北征》诗:“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满洲外族,是曰东胡。”
国语辞典
先秦时居于中国及匈奴之东的北方游牧民族。参见「通古斯族」条。东胡[dōnghú]⒈先秦时居于中国及匈奴之东的北方游牧民族。参见「通古斯族」条。
其他释义
我国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南一带。
东胡造句
1.本文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材料分析探讨历史上的东胡族。
2.降及有明,遭家不造,蕞尔东胡,曾不介意,遂因缘祸乱,盗我神器,奴我种人者,二百六十有七年!凶德相仍,累世暴殄。
3.门栓是横的,远不如竖着顶住门坚固,如果东胡军不惜代价反复撞击,也不是撞不开的,如果找一些树干之类的来把门顶上,防御效果就好的多了。
4.临街的东胡同是杜家有名的“义和大院”
5.这批墓葬不仅从年代和地域上能够满足与东胡相联系的条件,在经济类型和人种特征上也与东胡族所应具有的特点相吻合。
6.东胡是东周时期活跃于燕国东北面的一支胡人。
7.这些士兵是东胡军中的精锐,人强马壮,居然抢在攻城部队还没有开始爬城时就抵达了城门口。
8.地处中原东北方的东胡依旧是一片风雪景象,漫天的六出冰花在兰陵分外少见,就连一向不以物喜的夏倾鸾也被万里冰封所吸引,暮色之中默然长立。
9.既有像胡东胡兵、姜文姜武、钱小豪钱嘉乐这样的同胞兄弟,也有像秦沛姜大卫尔冬升这样同父异母的兄弟。
10.孙礼抬眼看了看四周,见东胡军已经撤的七七八八,显然这一战已经结束,他看着欢呼雀跃的汉军士兵,突然喝道“来人,将卫长风抓起来!”。
东胡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