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六茎
liù jīng

【拼音】:liù jīng

【注音】:ㄌ一ㄡˋㄐ一ㄥ

【结构】:六(独体结构)茎(上下结构)

【简体】:六茎

【繁体】:六莖

字义分解
六茎的解释
词语解释
乐曲名。相传为颛顼所作。六茎[liùjīng]⒈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
引证解释
⒈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引《汉书·礼乐志》:“昔黄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茎》,帝嚳作《五英》。”汉班固《白虎通·礼乐》、汉应劭《风俗通·声音》、汉蔡邕《独断上》皆谓颛顼之乐曰《六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则称帝喾高辛氏作《六茎》。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药,而墨翟有非之之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郢人美《下里》之淫鼃,而薄《六茎》之和音。”南朝梁沉约《修定乐书疏》:“定大梁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
网络解释
六茎六茎是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
综合释义
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汉书·礼乐志》:“昔黄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茎》,帝嚳作《五英》。”汉班固《白虎通·礼乐》、汉应劭《风俗通·声音》、汉蔡邕《独断上》皆谓颛顼之乐曰《六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则称帝喾高辛氏作《六茎》。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药,而墨翟有非之之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郢人美《下里》之淫鼃,而薄《六茎》之和音。”南朝梁沉约《修定乐书疏》:“定大梁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
汉语大词典
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汉书·礼乐志》:“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汉班固《白虎通·礼乐》、汉应劭《风俗通·声音》、汉蔡邕《独断上》皆谓颛顼之乐曰《六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则称帝喾高辛氏作《六茎》。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药,而墨翟有非之之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郢人美《下里》之淫蛙,而薄《六茎》之和音。”南朝梁沈约《修定乐书疏》:“定大梁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
国语辞典
六茎[liùjīng]⒈乐曲名。相传为颛顼所作。引《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六茎,及根茎也。」《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辞典修订版
乐曲名。相传为颛顼所作。《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六茎,及根茎也。」《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其他解释
颛顼乐名。与六英、六同。《汉书·礼乐志》:「皇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白虎通·礼乐》:「颛顼曰六茎者,言和律历以调阴阳。茎者,着万物也。」;《风俗通·声音》:「颛顼作六茎。」;曹植〈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衆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六茎九成之曲。」
其他释义
1.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
六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