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荒政
huāng zhèng

【拼音】:huāng zhèng

【注音】:ㄏㄨㄤㄓㄥˋ

【结构】:荒(上下结构)政(左右结构)

【简体】:荒政

【繁体】:荒政

字义分解
荒政的解释
词语解释
荒政huāngzhèng。(1)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2)政事荒疏。荒政[huāngzhèng]⒈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英stepstakenbygovernmenttorelievefamine;⒉政事荒疏。英neglectgovernmentaffairs;
基础解释
∶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政事荒疏
引证解释
⒈赈济饥荒的政令或措施。引《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郑玄注:“荒,凶年也。郑司农云:‘救飢之政,十有二品。’”《新唐书·王绍传》:“是年,兵旱无年,詔户部收闕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脩荒政。”《明史·李长庚传》:“尽心荒政,民赖以苏。”
网络解释
荒政荒政是赈济灾民以维持政权统治的政策。《周礼·地官山》提出“十二荒政”说:“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讥察),七曰眚(省)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因灾荒将加剧社会动荡,激化阶级矛盾,对封建政权的维持构成严重威胁,故自先秦以来历朝均较重视荒政,采取诸如平籴、常平仓、移民、减税、发放钱粮等赈救措施。
综合释义
赈济饥荒的政令或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郑玄注:“荒,凶年也。郑司农云:‘救飢之政,十有二品。’”《新唐书·王绍传》:“是年,兵旱无年,詔户部收闕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脩荒政。”《明史·李长庚传》:“尽心荒政,民赖以苏。”荒政[huāngzhèng]救济饥荒的政务。《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荒废政务。《书经.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网友释义
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一曰散利(发放救济物资),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放宽力役),五曰舍禁(取消山泽的禁令),六曰去几(停收关市之税),七曰眚礼(省去吉礼的礼数),八曰杀哀(省去凶礼的礼数),九曰蕃乐(收藏乐器,停止演奏),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向鬼神祈祷),十有二曰除盗贼。”南宋董煟,总结历代荒政,著《救荒活民书》。
汉语大词典
赈济饥荒的政令或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郑玄注:“荒,凶年也。郑司农云:‘救饥之政,十有二品。’”《新唐书·王绍传》:“是年,兵旱无年,诏户部收阙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脩荒政。”《明史·李长庚传》:“尽心荒政,民赖以苏。”
国语辞典
救济饥荒的政务。荒政[huāngzhèng]⒈救济饥荒的政务。引《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⒉荒废政务。引《书经·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辞典修订版
救济饥荒的政务。《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荒废政务。《书经.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其他释义
1.赈济饥荒的政令或措施。
荒政造句
1.全国主要省会大多都出现“血荒”,政府纷纷动员无偿献血。出于帮助别人而在医院发现用血价甚高。
2.为了解决灾民的食粮问题,他在其有关荒政思想的指导下。
3.今天研究林则徐的荒政实践及其思想,不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此时荒政措施有进步之处也有退步的地方。
5.政治腐败,致使荒政难以施行等问题。
6.这就是农民会从“抛荒政策”中得益的原因。
7.认为晚清政府的救荒政策,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吏治的腐败,亦不免纰漏百出。
8.这种变化与雍正皇帝重视农本,奖励垦荒政策有很大关系。
9.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10.在甘肃任职20余年,恤民惠政,善析冤狱,乐育人才,“荒政所活者数万人,书院所成者数百士”,被称为“神君”、“生佛”,尤为陇西人民所竞颂。
荒政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