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侍郎
shì láng

【拼音】:shì láng

【注音】:ㄕˋㄌㄤˊ

【结构】:侍(左右结构)郎(左右结构)

【简体】:侍郎

【繁体】:侍郎

字义分解
侍郎的解释
词语解释
侍郎shìláng。(1)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侍郎[shìláng]⒈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例兵部侍郎。英assistantminister;
基础解释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引证解释
⒈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秦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引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清赵翼《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⒉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引《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刘昭注引蔡质《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檜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⒊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网络解释
侍郎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综合释义
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秦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清赵翼《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刘昭注引蔡质《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檜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汉语大词典
(1).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秦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清赵翼《陔馀丛考·侍郎郎中》:“盖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2).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刘昭注引蔡质《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台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于书吏。”(3).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国语辞典
职官名:(1)​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侍郎[shìláng]⒈职官名:(1)​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英语ancientofficialtitle,assistantminister法语ancientitreofficiel,assistantministre
辞典修订版
职官名:(1)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辞典简编版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任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称侍郎。至唐时改称郎中,以员外郎为其副。直到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 【造句】兵部侍郎
其他释义
1.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2.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3.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侍郎造句
1.其父上官仪擅长写诗,舞文弄墨,精于案牍,曾任秘书少监,后任西台侍郎,最后当上世人瞩目的宰相。
2.奴才的阿玛瑞麟原来是太常寺赞礼郎,后被宣宗成皇帝拔擢为礼部侍郎,先皇咸丰皇帝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后为两广总督兼大学士,两年前病逝。
3.五年二月任刑部右侍郎,“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是由翁同和发现诸多疑窦,并提出重审。
4.光绪皇帝听说景陵的隆恩殿被烧后震怒,立刻派户部尚书赵尔巽、军机大臣兼户部右侍郎铁良为钦差大臣专程到东陵查办此案。
5.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昫,以目疾辞位,罢为太保。
6.其子操洁清亦同朝为官,封晋赠太傅、太师、太保、刑部侍郎
7.据记载,金光悌为官清廉,律己甚严,故在任侍郎时嘉庆皇帝就有“金光悌决无犯赃事”的褒奖。
8.贝勒杜度在遵化击破明骑兵五千,斩副将一员;满蒙军克永平,迁安、滦州归降;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
9.因这朝官中有高就至吏部侍郎者,所以,便有些歪财敛来,横财捡来,使这文家几辈数度,俱是豪家富户,财主大宅。
10.经复原辨认,碑为外碑,碑文从右到左分别为“嘉庆元年丙辰冬月吉旦;宋礼部侍郎邓忠甫大人之墓……重修,”因“忠甫”两字不对“中甫”,尚无法确认。
侍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