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小学
xiǎo xué

【拼音】:xiǎo xué

【注音】:ㄒ一ㄠˇㄒㄩㄝˊ

【词性】:名词。

【结构】:小(独体结构)学(上下结构)

【简体】:小学

【繁体】:小學

字义分解
小学的解释
词语解释
小学xiǎoxué。(1)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xiǎoxué]⒈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英primaryschool;elementaryschool;
基础解释
1.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2.研究文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包括文字学、声韵学及训诂学等。3.宋人称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为「小学」。4.小道,末流琐屑之学。
引证解释
⒈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西周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北周卢辩注:“小学,谓虎闈师保之学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引《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⒉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引《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研究文字、训诂、音韵著作备于小学。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⒊犹小道。谓琐屑之学。引《陈书·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网络解释
小学(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综合释义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西周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北周卢辩注:“小学,谓虎闈师保之学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研究文字、训诂、音韵著作备于小学。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研究文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包括文字学、声韵学及训诂学等。《陈书·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网友释义
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成为经学的附庸。
汉语大词典
(1).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西周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北周卢辩注:“小学,谓虎闱师保之学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于家也。”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2).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研究文字、训诂、音韵著作备于小学。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3).犹小道。谓琐屑之学。《陈书·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国语辞典
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如:「国民小学」。小学[xiǎoxué]⒈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引〈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二·称谓·神童》:「十岁以下能背诵,挑试一经或两小经则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例如:「国民小学」。⒉研究文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包括文字学、声韵学及训诂学等。例如:「朱骏声著有说文通训定声、小学识余等书。」⒊宋人称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为「小学」。引宋·朱熹〈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⒋小道,末流琐屑之学。引《陈书·卷三〇·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辞典修订版
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如:「小学」。〈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 国子先以六书。」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二.称谓.神童》:「十岁以下能背诵,挑试一经或两小经则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研究文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包括文字学、声韵学及训诂学等,如:「朱骏声着有说文通训定声、小学识余等书。」宋人称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为「小学」。宋.朱熹〈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小道,末流琐屑之学。《陈书.卷三零.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辞典简编版
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 【造句】小学研究文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包括文字学、声韵学和训诂学。 【造句】在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中,小学是必修的科目。
其他释义
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中国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学习年限为六年。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小学造句
1.进入小学,你会认识更多的同学与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你的人生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一定要加油哦。
2.才出狱几天,他就鄙吝复萌了。
3.院子的西面有帷子,宽五十寸。帷子的柱子十根,带卯的座十个,柱子的钩子和杆子都是用银子做的。
4.于是我们才胆战心惊地爬上我们自己的床。
5.我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
6.如今我小学毕业,就要离开父母展翅稿费了,童年的一切令我不得不留恋。
7.小学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直到现在我还将这小小的梦紧紧握在手中,希望有一天可以梦寐以求。
8.北面也有帷子,宽一百寸。帷子的柱子二十根,带卯的铜座二十个,柱子上的钩子和杆子都是用银子做的。
9.四根柱子上缠绕着7米长的雕龙,每条龙都似乎随时准备飞离柱子。
10.大量种植水杉树阵,帮助净化水体,以及点缀种植各种本土的观果植物、观花植物,如枇杷、橘子、杨梅、桂花等,形成比较有特色的台田景观带。
小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