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亦作'杩叉'。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工程中。
基础解释
见/'杩槎/'。
引证解释
⒈见“榪槎”。
网络解释
杩叉杩叉,别称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
网友释义
1.见'杩槎'。1.亦作'杩叉'。 2.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工程中。杩:杩(杩)mà床前横木。杩(杩)mǎ〔杩杈〕三脚木架。 槎:槎chá木筏:浮槎。泛槎。星槎。乘槎。同“茬”。
汉语大词典
见“杩槎”。《汉语大词典》:杩槎(杩槎) 拼音:màchá亦作“杩叉”。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工程中。《人民日报》1974.5.2:“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采用在分水堤附近外江河道上设置杩槎截流的办法,来调节外江、内江的水量。”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五章一:“黄澜生的口硬似刚刚斫断杩叉的都江堰,滔滔滚滚的语流,连标点符号都来不及加一个。”
其他释义
1.见'杩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