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包蓄
bāo xù

【拼音】:bāo xù

【注音】:ㄅㄠㄒㄨˋ

【结构】:包(半包围结构)蓄(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包蓄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含蓄;包含。包蓄[bāoxù]⒈含蓄;包含。
引证解释
⒈含蓄;包含。引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铜雀臺》尾句云:‘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来往处。’皆反覆包蓄,得古风体。”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五:“此人气虽壮,然包蓄不深,发必暴,且不中节,当以此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李大钊《平民主义》:“这所包蓄的强力,不是一君专制的强力,不是少数暴恣的强力,乃是多数人合致的强力。”
网络解释
包蓄语出: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铜雀台》尾句云:‘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来往处。’皆反覆包蓄,得古风体。”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五:“此人气虽壮,然包蓄不深,发必暴,且不中节,当以此败。”
综合释义
含蓄;包含。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铜雀臺》尾句云:‘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来往处。’皆反覆包蓄,得古风体。”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五:“此人气虽壮,然包蓄不深,发必暴,且不中节,当以此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李大钊《平民主义》:“这所包蓄的强力,不是一君专制的强力,不是少数暴恣的强力,乃是多数人合致的强力。”
汉语大词典
含蓄;包含。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铜雀台》尾句云:‘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来往处。’皆反覆包蓄,得古风体。”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五:“此人气虽壮,然包蓄不深,发必暴,且不中节,当以此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李大钊《平民主义》:“这所包蓄的强力,不是一君专制的强力,不是少数暴恣的强力,乃是多数人合致的强力。”
其他释义
1.含蓄;包含。
包蓄造句
1.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
包蓄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