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老
wǔ lǎo

【拼音】:wǔ lǎo

【注音】:ㄨˇㄌㄠˇ

【结构】:五(独体结构)老(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五老的解释
词语解释
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见“五老峰”。五老[wǔlǎo]⒈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见“五老峰”。
基础解释
1.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清钱谦益《崇祯庚午中秋日敬次杜正献公原韵》:“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参见“五老会”2.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竹书纪年》卷上:“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清吴伟业《戏赠》诗:“仙家五老话驂鸞,素女图经掌上看。”。3.见“五老峰”。
引证解释
⒈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引《竹书纪年》卷上:“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清吴伟业《戏赠》诗:“仙家五老话驂鸞,素女图经掌上看。”⒉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参见“五老会”。引清钱谦益《崇祯庚午中秋日敬次杜正献公原韵》:“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⒊见“五老峰”。
网络解释
五老五老是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竹书纪年》卷上:“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此五位天神,盖源于古之“五帝”传说。
综合释义
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竹书纪年》卷上:“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清吴伟业《戏赠》诗:“仙家五老话驂鸞,素女图经掌上看。”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清钱谦益《崇祯庚午中秋日敬次杜正献公原韵》:“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参见“五老会”。见“五老峰”。
汉语大词典
(1).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竹书纪年》卷上:“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清吴伟业《戏赠》诗:“仙家五老话骖鸾,素女图经掌上看。”(2).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清钱谦益《崇祯庚午中秋日敬次杜正献公原韵》:“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参见“五老会”。(3).见“五老峰”。
其他释义
1.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2.宋杜衍﹑冯平﹑王涣﹑毕世长﹑朱贯等五位老人的合称。3.见'五老峰'。
五老造句
1.夷齐饿而气节立,五老隐而河洛存,风气云凝,人文霞蔚,贤达代出,意气轩昂。
2.图们市关工委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组织“五老”和青少年结对帮扶帮教,坚持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兼施。
3.从其中的一个厅里可以看到别致的牌楼和小溪对面松林点缀的五老峰,在这个厅里供奉着文昌帝君像,像上沾满了灰尘。
4.五老峰上经常有修行的人下山购物,大都身子骨羸瘦,面如菜色,摊主一般都念其生活清苦不易,价钱也都打了折扣。
5.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
6.夫妻吵架后,妻子愤怒难消,打电话给朋友,气呼呼地骂道:我老公简直就是个混蛋加二百五。老公听后,也怒气冲冲地回骂道:你老公才是混蛋加二百五!
7.昆仑派五老上山挑衅夺经,海云子将《九阴真经》赝本奉上令其抄录。
8.且说这五老,分别为华顶,赤诚,琼台,桃源,寒岩,武艺超群,人人敬仰,后人以他们的名字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取名,便是天台山最著名的五景。
9.故上天以老母慈颜现身度众,老母身居五老之天,瑶池闾门倚望,誓愿度尽原灵,故众生如能慎终追远,认母归根,即算得道。
10.故上天以老母慈颜现身度众,老母身居五老之天,瑶池闾门倚望,誓愿度尽元灵,故众生如能慎终追远,认母归根,即算得道。
五老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