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狐妖
hú yāo

【拼音】:hú yāo

【注音】:ㄏㄨˊ一ㄠ

【结构】:狐(左右结构)妖(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狐妖的解释
词语解释
旧谓狐能化人作祟,故称“狐妖”。狐妖[húyāo]⒈旧谓狐能化人作祟,故称“狐妖”。
引证解释
⒈旧谓狐能化人作祟,故称“狐妖”。引清唐甄《潜书·丑奴》:“汴人为之语曰:‘狐妖犹可,人妖杀我。’”
网络解释
狐妖(民间传说中狐狸化的人形)狐妖,中国民间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故称。狐狸是狡猾的动物,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狐修千年而得九尾,因而古代有百岁狐修为美女、千岁狐预知未来等传说。其说源自上古之狐图腾崇拜,上古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
综合释义
旧谓狐能化人作祟,故称“狐妖”。清唐甄《潜书·丑奴》:“汴人为之语曰:‘狐妖犹可,人妖杀我。’”狐妖[húyāo]民间信仰风俗。狐狸是狡猾的动物,因而古代有百岁狐休为美女、千岁狐预知未来等传说。其说源自上古之狐图腾崇拜,上古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汉以前,未见有狐妖之说,晋代始见载于各种书籍。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相当多,郭璞也认狐妖为实有,足见晋人喜谈狐妖,已成风尚,及唐代,谈狐之窗愈多,《广异志》、《宣室志》连篇累牍,《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聊斋志异》并以之创造出不少美丽感人的女性形象。
汉语大词典
旧谓狐能化人作祟,故称“狐妖”。清唐甄《潜书·丑奴》:“汴人为之语曰:‘狐妖犹可,人妖杀我。’”
其他释义
1.旧谓狐能化人作祟,故称'狐妖'。
狐妖造句
1.接近了那个男子,紧接着那个狐妖的面色一换,本来俏媚的脸蛋瞬间变得狰狞,眼中冒出嗜血的凶芒,那桃红的小口里,这时张嘴就是一双可怖的尖利獠牙。
2.铁骨铮铮,睥睨天下,热血男儿顶天立地,无与伦比!一场原本平淡无奇的旅程,因为尸兄,狐妖,女鬼的加入,从而演绎一场人鬼颠倒荡气回肠的史诗赞歌。
3.眼前这条大鳄,怕是比我们刚才遇到的三只狐妖更厉害,非黄光‘百尺竿头’级战诗不能灭!
4.与此同时,狐妖一族之中诞生了一名千年一遇、天赋几乎为零的零尾狐妖,但其本体却是唯一一只凭借自己九源大圆满的境界步入九转轮回的神兽,九尾。
5.其实剑秋挺坦率的,如今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妖,已经很少见了,难得这天地间竟能孕生出她那样灵俏慧黠而又坦率大方爱憎分明的狐妖
6.看着几个狐妖身影消失,洛天上内心思潮起伏,想起出离紫云山后与那老翁的对话心中就是一阵叹息,要是这样发展下去,未来简直不敢想象。
7.本来秦峰是打算借此番猎杀狐妖之事,向师兄说清镇邪灵珠的事,看到只能等到收了狐妖再说。
8.其实,真正地妖精是李嫣然,她是千年狐妖,但是机关算尽,却仍是未能得逞。
9.杨尘自小就耳熏目染,整天听着关于狐妖的传说,要知道在村子当中,村民为了晚上不让孩子出来玩,都会用狐妖为借口来吓自己的孩子。
10.一股股火灵力,在杨枫灵决的牵引下,犹如受到什么招引一般,纷纷从旁边床上的赤炎狐妖晶里面,涌出快速融进杨枫的身体中,最后储存在自己的丹田中。
狐妖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