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郑风
zhèng fēng

【拼音】:zhèng fēng

【注音】:ㄓㄥˋㄈㄥ

【结构】:郑(左右结构)风(半包围结构)

【繁体】:鄭風

字义分解
郑风的解释
词语解释
指郑公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风[zhèngfēng]⒈指郑公风。⒉《诗》十五国风之一。
引证解释
⒈指郑公风。参见“郑公风”。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弘(郑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檝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⒉《诗》十五国风之一。
网络解释
郑风《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国名,姬姓。
综合释义
指郑公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弘(郑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檝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参见“郑公风”。《诗》十五国风之一。
汉语大词典
(1).指郑公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弘(郑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楫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参见“郑公风”。(2).《诗》十五国风之一。
其他释义
1.指郑公风。2.《诗》十五国风之一。
郑风造句
1.苑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有郑风石刻、名品荷花、壁泉飞瀑、儿童乐园、“东周列国志”石栏等。
2.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
3.吴成烈随手取一柄剑,飞身上去,横在正拿着那黑乌乌硬布的郑风
4.其中“国风”160篇有95篇作品创作于河南,《周南·关雎》、《睟风·载驰》、《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数千年来传诵不绝。
5.郑风刨开花斑猪妖的肚子,取出一枚拳头大小的血红色珠子。
6.吴成烈随手取一柄剑,飞身上去,横在正拿着那黑乌乌硬布的郑风。[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54601/]
7.苑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有郑风石刻、名品荷花、壁泉飞瀑、儿童乐园、“东周列国志”石栏等。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郑风造句
郑风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