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通说
tōng shuō

【拼音】:tōng shuō

【繁体】:通說

字义分解
通说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通达的言论。⒉ 普遍的说法。通说[tōngshuō]⒈通达的言论。⒉普遍的说法。
基础解释
通达的言论。普遍的说法。
引证解释
⒈ 通达的言论。引: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説。”⒉ 普遍的说法。引: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⒈通达的言论。引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説。”⒉普遍的说法。引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
综合释义
通达的言论。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説。”普遍的说法。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
网友释义
通说,汉语词汇,拼音zhànɡbì,屏障;墙壁。比喻造成隔阂的东西。
汉语大词典
(1).通达的言论。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说。”(2).普遍的说法。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
其他释义
1.通达的言论。2.普遍的说法。
近反义词
反义词
通说造句
1.除此之外,还蒐集了幼稚园的亲职手册、教案设计、家长会亲师沟通说明单等文件。
2.汗水换来收获,勤劳换来成功,辛劳换来小店的开业大吉。金日小店开业,朋友,带着开心,携着好运,捧着祝福,来吧,有你的参加,小店才会蓬荜生辉,财运亨通!说定了。
3.就是在公诉人举证后,他也仍要辩解几句,有时,甚至连自己以前的供词,他也有一通说词,有的干脆翻供。
4.说你是文艺青年吧,你连唐诗都不会背;说你是普通青年吧,你长相实在不普通;说你是二愣青年吧,你连菜刀都不敢拿。我思前想后,决定对你说:四不像青年,青年节快乐!
5.这一门刀法神通,说穿了其实仅仅只是一式刀招而已,但就是这一刀,其中蕴含的奥妙却深奥莫测,甚至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6.然而,由于“音近义通”说之“音近”概念模糊,且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义通”的因素,因此影响了汉语词源研究的进展。
7.“我打球的方式更合理了,队友的跑动和弱侧协防中让我三分球也投得更准,”斯通说
8.是攸县县令刘磐,率领士兵,把黄忠府邸已经围了个水泄不通,说是黄忠投靠逆贼,最该当诛。
9.周通说着说着又是气不打一出来,一副怨天怨地怨爹娘的样子,很是欠扁。
10.在电话里,张松用羡慕嫉妒恨的语气云山雾罩的一通说,让康林有些莫名其妙的,好半天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这让康林有些目瞪口呆了。
通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