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胶柱
jiāo zhù

【拼音】:jiāo zhù

【注音】:ㄐ一ㄠㄓㄨˋ

【结构】:胶(左右结构)柱(左右结构)

【繁体】:膠柱

字义分解
胶柱的解释
词语解释
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胶柱[jiāozhù]⒈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引证解释
⒈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参见“胶柱鼓瑟”。引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唐李绅《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蓟永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輟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
网络解释
胶柱胶柱,是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唐李绅《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蓟永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輟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参见“胶柱鼓瑟”。
汉语大词典
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唐李绅《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蓟永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辍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参见“胶柱鼓瑟”。
其他释义
1.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胶柱造句
1.但是,作为官府往来文书的档案缮写,由于件数多,篇幅短,仍然选用简册,就未免胶柱鼓瑟了。
2.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3.时代前进了,思想得转变,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4.如果忽视活生生的创作实践,满足于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推导,未免会胶柱鼓瑟,削足适履,表面看来雄辩滔滔,却难以透彻地理解千差万别的作家,合理地解释千姿百态的文艺作品。
5.这是一种正常且积极的文化流播和传承现象,不应胶柱鼓瑟地用是否与克罗齐原来思想相一致来判断得失,而应看到其灵活吸收外来文化,着眼学术创新的积极意义。
6.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的方法从胡柚皮中分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7.摩擦胶柱的直径大于安全带吊耳缝隙。
8.因此,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中切忌出现急功近利和胶柱鼓瑟的做法。
9.这个例外,说明了家族成分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晁氏道德家法只是就其总体表现而言,千万不要胶柱鼓瑟。
10.老成之言毫无胶柱鼓瑟之见,真足令后贤心眼。
胶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