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偶婚
ǒu hūn

【拼音】:ǒu hūn

【注音】:ㄡˇㄏㄨㄣ

【结构】:偶(左右结构)婚(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偶婚的解释
词语解释
对偶duì’ǒu∶在命题演算中,整个公式里交换合取与变换而得到的结果两个相反成分中的第二个与论题对立的对偶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指配偶偶婚[ǒuhūn]⒈即对偶婚。
基础解释
即对偶婚。
引证解释
⒈即对偶婚。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在《易经》中群婚的遗习无可考见,惟偶婚的痕迹则俨然存在……这些都好象是一时的一夫一妻。这偶婚的遗习我们从母系制度的残存还可以得到旁证。”
网络解释
偶婚偶婚(ǒuhūn):即对偶婚。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说:“在《易经》中惟偶婚的痕迹则俨然存在……似乎是当时的一夫一妻。这偶婚的遗习我们从母系制度的残存还可以得到旁证。”
汉语大词典
即对偶婚。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在《易经》中群婚的遗习无可考见,惟偶婚的痕迹则俨然存在……这些都好象是一时的一夫一妻。这偶婚的遗习我们从母系制度的残存还可以得到旁证。”
其他释义
1.即对偶婚。
偶婚造句
1.血缘杂婚变为族外对偶婚,从而提高了人口的生育质量,提高了人口的体能,推动了社会进步。
2.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对偶婚影响、巩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特定背景,有其进步意义。
3.这些财富,一旦转归各个家庭私有并且迅速增加起来,就给了以对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有力的打击。
4.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
5.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查字典www。chazidian。com偶婚造句
6.血缘杂婚变为族外对偶婚,从而提高了人口的生育质量,提高了人口的体能,推动了社会进步。【www.chazidian.com/zj-222090/查字典偶婚造句】
7.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偶婚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