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化本
huà běn

【拼音】:huà běn

【注音】:ㄏㄨㄚˋㄅㄣˇ

【结构】:化(左右结构)本(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化本的解释
词语解释
教化之本。化本[huàběn]⒈教化之本。
引证解释
⒈教化之本。引《南史·沉怀文传》:“既物情不悦,容亏化本。”唐夏方庆《风过箫赋》:“知化本之有眹,见天籟之在斯。”明文徵明《明故湖广右参议墓碑》:“与民教学,导以化本,而纳以仁轨。”
网络解释
化本教化之本。《南史·沉怀文传》:“既物情不悦,容亏化本。”唐夏方庆《风过箫赋》:“知化本之有眹,见天籁之在斯。”明文徵明《明故湖广右参议墓碑》:“与民教学,导以化本,而纳以仁轨。”
综合释义
教化之本。《南史·沉怀文传》:“既物情不悦,容亏化本。”唐夏方庆《风过箫赋》:“知化本之有眹,见天籟之在斯。”明文徵明《明故湖广右参议墓碑》:“与民教学,导以化本,而纳以仁轨。”
汉语大词典
教化之本。《南史·沈怀文传》:“既物情不悦,容亏化本。”唐夏方庆《风过箫赋》:“知化本之有眹,见天籁之在斯。”明文徵明《明故湖广右参议墓碑》:“与民教学,导以化本,而纳以仁轨。”
其他释义
1.教化之本。
化本造句
1.通过分析天然铜的活化本底谱,可以看出它是快中子核反应中的最理想的屏蔽材料之一。
2.儒家思想有两个基本点:家庭文化本位和人生价值本位。
3.更重要的是,一旦生命的某个变体在那里某处有了立锥之地,生来固有造化本性的生命就会着手改变环境直到它适合其他物种的生存。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的浅显粗陋。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使民族低素质化。
5.文根英在写给粉丝的信中说:“发生了很多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重要的是‘变化’本身。
6.金融科学的工程化本身就已经表明,金融学已经从抽象的理论中走了出来,开始面向客户、面向市场。
7.作为“高本质队员”不只要有超人地胆识,崇高高贵地技艺,还要有知晓天文天文、风土着土偶情地开阔学问面,此中文化本质是最根本地。
8.凭借少阳胆的功能,丹田主藏的元气能够输布出来供给脏腑进行运化,本身就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程。
9.正在简单险峻的世局中,他总能精确嗅出决议本人遭遇的要害人士,并让对于方情绪愿意地变化本人的掩护人。
10.湖湘文化本质上是抗争图强,湖南人满腔都是血荐轩辕、壮我河山的家国情怀和牺牲气概。
化本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