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次韵
cì yùn

【拼音】:cì yùn

【注音】:ㄘˋㄩㄣˋ

【结构】:次(左右结构)韵(左右结构)

【简体】:次韵

【繁体】:次韻

字义分解
次韵的解释
词语解释
次韵cìyùn。(1)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基础解释
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引证解释
⒈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引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乐天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入魏,捨江南故妻谢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元白也。”
网络解释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ìyùn,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综合释义
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乐天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入魏,捨江南故妻谢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元白也。”
网友释义
次韵,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汉语大词典
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乐天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入魏,舍江南故妻谢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元白也。”
国语辞典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字次第作诗回赠。
辞典修订版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字次第作诗回赠。也称为「步韵」。
其他释义
也称“步韵”。作旧体诗的一种方式,依照所和诗的用韵次序写和诗。
次韵造句
1.文人们争相阅读、次韵、效仿其诗文,还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吸收、借鉴其文学理论。
2.他的诗文最晚于唐末就传入了朝鲜,被以次韵、拟作、集句、引用、化用等方式接受,其文学理论也同时得到应和。 
3.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
4.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次韵僧潜见赠·苏轼。
5.中国古代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押韵,而且大都是隔句押韵,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内容的获得。
6.士大夫交往的习惯,和审美价值的取向等,是宋代次韵词繁荣的原因。
7.好叠韵、次韵、剌剌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
8.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次韵僧潜见赠·苏轼。安意如
9.次韵、剌剌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
10.士大夫交往的习惯,和审美价值的取向等,是宋代次韵词繁荣的原因。(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次韵造句)
次韵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