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机辩
jī biàn

【拼音】:jī biàn

【注音】:ㄐ一ㄅ一ㄢˋ

【结构】:机(左右结构)辩(左中右结构)

【繁体】:機辯

字义分解
机辩的解释
词语解释
机智而长于言词。机辩[jībiàn]⒈机智而长于言词。
引证解释
⒈机智而长于言词。引《晋书·儒林传·潘京》:“为州郡所辟,因謁见问策,探得‘不孝’字,刺史戏京曰:‘辟士为不孝邪?’京举版答曰:‘今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其机辩皆此类。”《隋书·裴蕴传》:“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詰。”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世祖望见谓谢庄曰:‘摩訶衍有机辩,当戏之。’跋陀趋外陛,世祖曰:‘摩訶衍不负远来,惟有一死在。’即应声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恩德厚矣,无所欠,所欠者惟一死耳。’”
网络解释
机辩机辩指的是禅家师徒间传法时所采用的禅机与应辩。
综合释义
机智而长于言词。《晋书·儒林传·潘京》:“为州郡所辟,因謁见问策,探得‘不孝’字,刺史戏京曰:‘辟士为不孝邪?’京举版答曰:‘今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其机辩皆此类。”《隋书·裴蕴传》:“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詰。”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世祖望见谓谢庄曰:‘摩訶衍有机辩,当戏之。’跋陀趋外陛,世祖曰:‘摩訶衍不负远来,惟有一死在。’即应声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恩德厚矣,无所欠,所欠者惟一死耳。’”
网友释义
指禅家师徒间传法时所采用的禅机与应辩。机具有根机、机缘等之意。即具有遇缘而发动之可能性,亦即堪受佛陀教法之素质能力。禅宗师家教化弟子时,极强调顺应各种机缘而施行其教法。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四七·五○○中):“尔看眉毛有几茎,这个具机缘,学人不会,便即心狂。”蔡日新认为:在六祖以后的禅师,他们的悟道多是在师徒的机辩中得之。这在灯录的所载中,也是举不胜举的。《景德录》卷五载青原行思禅师造曹溪礼六祖得悟的因缘,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兹录于次。(行思)后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祖曰: “汝曾作什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曰:“圣谛亦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会下学徒虽众,师居首焉。亦犹二祖不言,少林谓之得髓也。在这里,行思的悟道,即是在与六祖展开机辩的场合中得之。这种悟道因缘在灯录的记载中为数还不少,例如怀让禅师在六祖门下得法的机辩语为“说似一物即不中”,天皇道悟的问道于石头希迁是在对“谁是后人”的机辩中得悟的。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了。师徒间机辩交驰、机锋迅捷的场面如今已不复可睹了,但那种为了领悟人生真谛而勇猛进取的场面,我们至少是可以想见的。在师徒的机辩中,双方出语要求干净利落,当下和盘托出那颗自家本自清净的心,因而机辩时容不得刹那间的拟议与伫思。那种骤然把握住当下的一念,从而彻见自家本来面目的作略,在当年之盛极是可以想见的。惜乎时过境迁,而今此种作风早已衰落,我们仅能从灯录中窥见其一斑了。(参见《禅家悟道因缘分类释例》)
汉语大词典
机智而长于言词。《晋书·儒林传·潘京》:“为州郡所辟,因谒见问策,探得‘不孝’字,刺史戏京曰:‘辟士为不孝邪?’京举版答曰:‘今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其机辩皆此类。”《隋书·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世祖望见谓谢庄曰:‘摩诃衍有机辩,当戏之。’跋陀趋外陛,世祖曰:‘摩诃衍不负远来,惟有一死在。’即应声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恩德厚矣,无所欠,所欠者惟一死耳。’”
其他释义
1.机智而长于言词。
机辩造句
1.有老成持重的左右亲近之人加以劝谏,他则高坐引咎自责,非常善于机辩
机辩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